刘立云

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叫好又叫座,创下中国影史多个纪录。该片是《哪吒》系列电影第二部,第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表现同样不俗,不仅收获超50亿元票房,成为当年大爆款,还获得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哪吒》系列电影的成功,是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充分展现出中国传统神话资源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哪吒》系列电影的导演、出品公司,乃至故事主角哪吒,都是妥妥的“四川造”。传说中哪吒“出生地”之一的宜宾市叙州区陈塘关、太乙真人的“修炼地”绵阳江油市乾元山等因为这部影片被大众熟知。观众对于哪吒“出生地”的关注,反映出中国神话穿越时空的魅力和广泛深远的影响。

其实,除哪吒外,四川还拥有很多丰富的神话资源,如珠玉一般散布在巴蜀大地。根据我国神话学泰斗、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杰出研究员袁珂先生的“广义神话论”,四川古蜀神话资源古蜀五王蚕丛、柏灌、鱼凫、杜宇(望帝)、鳖灵(丛帝)神话,治水英雄大禹和李冰父子的故事,蜀道开拓先驱五丁力士传说,民间信仰的嫘祖、马头娘、彭祖传说和藏羌彝少数民族神话等,与川内考古遗址(如三星堆、金沙、鱼凫城等)、古代遗存和民间故事等文化遗产富集区高度重叠。古蜀神话是华夏神话的有机组成部分,挖掘利用古蜀神话资源,激活其潜在的商业价值和不可替代的文化浸润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时代,神话故事要通过新演绎新技术注入新的精神力量,才能口口相诵,在耳濡目染、春风化雨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加强四川神话资源挖掘利用,打造古蜀神话文旅线路

神话作为产生于人类早期的重要文化遗产,不仅表达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记忆,而且在承载优秀文化传统和培育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将神话与旅游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神话旅游线路,是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依托神话打造的独特旅游线路持续火热,如土耳其特洛伊考古遗址(特洛伊神话)、希腊雅典(希腊神话)、意大利西西里岛(奥德赛传说和希腊神话)等,都成为全世界神话旅游爱好者热衷的旅游目的地。

因此,借助《哪吒》系列电影火爆的契机,加强四川神话资源挖掘利用,打造古蜀神话文旅线路正当其时。建议通过虚实相生、点面结合的方式将神话与考古遗址、历史遗存等结合起来,以古蜀神话为经,以现存的考古遗址、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纬,将分散在巴蜀大地上的古蜀神话遗存串珠成链、并链成片,打造古蜀神话文旅线路,增进旅游者对古蜀文明精神内涵的理解,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打造“古蜀王朝神话线路”,以三星堆、金沙、鱼凫城、宝墩古城等遗址,讲述古蜀神秘、神妙、神奇的王朝演变与更迭,探索古蜀文明的根脉源流,共溯巴蜀精神源头,开启古蜀神话的璀璨宝库。打造“治水英雄神话线路”,以大禹故里、都江堰、二王庙、鳖灵峡等遗迹为主体,展现古蜀先民踏实肯干、因势利导、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更加激发当代人的忧患意识和奋发精神。打造“民间信仰传说线路”,以哪吒故里、嫘祖故里、梓潼文昌帝乡、青衣神庙(蚕神)、茶神、盐业神话等遗迹和神话传说为主体,展现古蜀人民辛勤劳作的故事场景,传承吃苦耐劳的优良民风。同时,四川的少数民族神话类型众多,内容丰富,如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鲁》、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羌族释比经典中的《羌戈大战》等,其资源开发可以促进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向纵深发展。

提升四川神话资源原创动力,推动本土文艺精品创作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明确提出要“提高文化原创能力,重点支持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影视、动漫等领域精品创作”“2027年年底前,中央财政继续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创新投入方式,推动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艺创作和文旅融合,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去年印发《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明确,由省财政预算安排年度预算3亿元,用于扶持重大文艺项目和奖励获奖精品。四川在全国省级层面首创财政支持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创新实施文旅融合示范项目……这些扶持政策资助力度大、覆盖面广,为文艺精品创作和文旅项目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经济支撑。《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创作阶段就得到了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

但是也应看到,真正具有鲜明巴蜀文化特色、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力作还不够多。以影视作品为例,四川虽然有部分神话相关题材电影,如《金色面具》《小倩》《三坟五典》《支格阿鲁》等,但总体数量不多,且除了《哪吒》系列电影外,其他作品影响力均不太高,四川神话题材电影还有巨大的挖掘潜力。

随着大众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和审美素养日益提升,他们期待看到更多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作品,以便从中获得情感共鸣、思想启迪、精神指引。运用创新的视听手段与故事创意,对神话进行新解读、再阐释,助力“老故事”焕发“新生机”,正好契合人们的精神诉求,激发他们的共情共鸣,唤醒历史和文化记忆。古蜀神话中包含了诸多治理洪水、开山辟路的英雄神话传说,展现了在当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古蜀先民为谋求生存发展所作的不懈努力。这些神话故事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已经超越文化符号,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渗透进每个中国人的日常。四川丰富的神话资源,是滋养四川人民精神力量的广袤沃土,催生出一代代文宗巨擘和艰苦奋斗的四川民众,也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原动力。可以古蜀神话人物与故事为背景,挖掘神话所展现的巴蜀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进行文学、故事片、纪录片、音乐剧、舞台剧等文艺创作,打造古蜀神话原创舞台音乐剧,并将其作为四川演艺新名片对外推出,讲好四川故事,传播巴蜀文化。

着力四川神话资源品牌建设,培育文化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川古蜀神话是具有自身特色的地方性神话系统,是华夏神话的重要分支,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氛围和传承系统,又与其他中华神话系统有着显著区别。挖掘好古蜀神话独特的文化基因,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的连接点,能为文化发展工作提供强劲动力,让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变成强大的产业发展优势,培育文化经济新的增长点。

目前,四川神话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与动漫、游戏、影视、文创、音乐等产业融合联动方面,还大有可为。如除《哪吒》系列电影外,四川文化企业尚无涉及其他四川神话资源IP的动漫、游戏类开发。要将四川神话资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现出来,可通过政策扶持、税收优惠、项目资助、政企学研协作等多种形式,鼓励引导本土文化企业积极进行四川神话资源的文化产业开发,通过神话+动漫、神话+游戏、神话+文旅、神话+影视等多重力量支持,激活四川神话资源全面转化。

此外,四川现有以神话为主题的游乐园在古蜀神话的融入和文化展示方面还不能起到代表作用,四川可以探索打造一个综合性主题神话园区,全面整合并激活四川神话的丰富资源,塑造好四川神话品牌对外宣传展示形象。还可以重点打造“哪吒”系列元宇宙数字文旅场景。通过概念包装、宣传推广等手段,突出古蜀神话文旅线路的空间现实性和巨大的可塑性,有效延伸古蜀神话文旅线路。开发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四川本土神话IP,重点以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技术手段模拟打造古蜀神话场景,增强沉浸式参与体验,全面展示四川神话的神奇魅力。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