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坐大巴……随着新春假期结束不少返乡过节的人又提前开始新一轮的长途跋涉历经数十小时的路程返回深圳上班
记者6日从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获悉,1天内有2名市民因长时间开车坐车,被诊断为“急性肺栓塞”转入ICU进行救治,医生提醒市民要警惕“经济舱综合征”。
老王(化名)开了30小时的车抵达深圳后,出现头晕、双下肢麻木的症状,还吐了2次,但这未引起他的重视,以为只是长途开车太劳累了,休息一下就好。谁知头晕症状逐渐加重,服用速效救心丸也并未缓解,一测心率140次/分,便径直来到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就诊。完善肺动脉CTA(肺动脉造影CT检查)提示:老王的双侧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出现多发栓塞。被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的老王被迅速转入ICU进行救治。
肺栓塞又被称为“沉默杀手”,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梗死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
除了老王以外,还有乘坐了20个小时长途汽车的张女士(化名)。一下车的张女士突发晕厥倒地,呼之不应,面色发紫,小便失禁,家属随即拨打120送至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抢救。完善肺动脉CTA提示:张女士的双肺多支肺动脉栓塞。因病情危重,张女士同样被转入ICU进行救治。
久坐不动会引起深静脉血栓并引发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可能大家没怎么听说过,“经济舱综合征”却有所耳闻。
到底什么是“经济舱综合征”?“经济舱综合征”,具体来说,就是指乘坐飞机经济舱的乘客,由于长时间坐在相对狭小的座位上不活动,导致下肢静脉血液流通不畅而逐渐淤滞、凝固,继而形成血栓,即“下肢深静脉血栓”。
当飞机降落,患者起身开始活动,下肢血液开始流通,藏在静脉里的血栓就可能脱落并随着血流进入到肺部,并阻塞肺动脉,引发致命的肺栓塞。
只有坐飞机经济舱才会犯“经济舱综合征”吗?“经济舱综合征”并非只发生在飞机经济舱,飞机商务舱、长途汽车、火车上久坐不动的旅行者,同样也是高风险人群。
而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会更加普遍。无论是开车、坐车、办公,还是卧床休息、打麻将、看电视、玩游戏,如果下肢长时间不活动,都可能引起深静脉血栓并引发肺栓塞。
此外,遗传、肥胖、服用激素等一系列因素,还会导致血栓产生的风险增高。
有以下情况的人也是深静脉血栓的高风险对象:
1、过去有血栓病史的人;
2、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
3、下肢血管内壁曾经受伤的病人;
4、孕妇或刚生产后,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的人;
5、最近接受足部手术或是足部骨折的病人;
6、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的病人;
7、肥胖者;
8、吸烟者。
如何预防出现“经济舱综合征”?
由于肺栓塞很危险
且治疗方法有限
所以尽量避免有肺栓塞危险的患者
发生静脉血凝块形成
01运动
尽量避免长时间不变的坐位姿势。每隔一个半小时左右站起来走一走,或者规律活动双脚或双腿,进行“提膝、踝泵、绕趾、贴胸”等下肢运动动作。
02饮水
多饮水可以稀释黏稠的血液,同时通过喝水和勤上厕所被动改变坐姿,坐坐、站站、走走,一举两得。
03穿衣
尽量避免穿过于紧身的衣裤鞋袜,而要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高危人群可以选择穿着弹力袜,有助于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04药物
血栓性疾病患者和高凝血症患者需根据自身疾病情况,选择服用一些抗凝的药物。
松岗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金树琦主任提醒,肺栓塞的症状缺乏特异性,症状表现取决于栓子的大小、数量、栓塞的部位及患者是否存在心、肺等器官的基础疾病。如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先兆晕厥、晕厥和(或)咯血等症状时,务必及时就医。
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罗莉琼
通讯员:蒋娇
编辑:马静欣、李紫晴
校审:吴俊霞、吴沁彤、叶青
转载请注明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