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樊邦平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中,阿坝州茂县凤仪镇的中国古羌城游客如织。
面向九鼎圣山,头枕蓝天白云,迎着声声悠扬的羌笛,春节期间每当中国古羌城城门缓缓打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踏入其中,零距离感受到羌文化的独特魅力时,大家便会不由自主地对城中盛景发出连连赞叹……看到这样的画面,茂县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原主任吴天明也欣慰不已。
生于1949年的吴天明曾长期在茂县文化馆、茂县史志办公室工作。他是阿坝州地方志领域的资深专家,也是阿坝州知名的羌族本土画家。2009年退休后,他继续发挥起“地方志战线”老兵和本土历史文化专家的作用,参与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羌文化的工作,为全县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助推关心下一代工作发挥余热。因为这份热爱和执着,在2024年12月30日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吴天明被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从退休老人到地方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推广达人,吴天明的背后有何故事?
吴天明为青少年们讲解画作。
发挥余热
退休老人倾力传承地方和民族传统文化
作为一名羌族儿女,吴天明自小便对传承弘扬羌族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作为全国最大羌族聚居区的茂县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了重创。地震后,吴天明便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为茂县灾后重建和“中国古羌城”建设建言献策。
2009年退休后,他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这份事业——不仅在“中国古羌城”后期景观、景点建设中积极出谋划策,更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展现出了不凡的担当和作为。
2013年,吴天明担任起了中国古羌城文化顾问,开启服务当地文旅事业的新旅程。近年来他先后参与中国古羌城的官寨土司文化和释比文化的设计呈现工作,为中国古羌城的建设工作提出了大量有益的建议意见,为羌城创作了巨幅工笔国画《羌山百美图》,该图成为展示古羌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同时,他还为茂县县城风貌、城市地名、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工作建言献策。在此期间,吴天明通过查阅古籍资料和实地探查,按照清代康乾时期的茂州古城格局,创作了《茂州古城图》,为广大游客直观感受和了解茂县历史文化提供了实物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退休以来,吴天明还先后参与协助了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四川卷茂县篇、阿坝州口述历史片《茂州史话》《羌族自治县记忆》等的拍摄,大力宣传了茂县和羌文化,为社会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为羌文化及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2021年11月,吴天明耗时6年创作完成了总长120余米的羌文化史诗组画《羌歌大赞》并公开展出。组画作品以羌族历史为脉络,以羌族民间故事为题材,采用传统绘画方式,充分反映了羌族历史文化,此举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吴天明为青少年们讲解画作。
赓续血脉
他积极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
2022年初,吴天明受茂县关工委的委托,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全新平台——“吴爷爷工作室”。他依托工作室并利用自己在文史、传统文化方面的专长,以自己的画作为载体,积极为地方青少年进行德育宣讲。近年来,他整理出了诸如《红军长征在茂县》《解放茂县的故事》《画说古羌民间故事》等十余篇有关羌族历史、革命历史、传统艺术题材的宣讲课件,以菜单式的方式供老师和同学们选择。
截至目前,吴天明所成立的工作室累计为16批次共5000余名青少年进行了宣讲。工作室围绕立德树人,采用文史艺共融、参与互动的宣讲形式,贴合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以平实的语言讲述了共产党的故事、新中国的故事、茂县的故事、羌民族传统的故事以及党的政策在阿坝州的伟大实践,使青少年产生了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此举也受到广大青少年的热烈欢迎。
上世纪八十年代,吴天明参与了《红军长征过羌寨》编写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他对当时红军转战茂县期间的人和事进行了详细采访,进行了大量文史资料的查阅和整理,这为他之后研究这一段革命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4年5月,他耗时一年多创作的30米国画长卷《红军长征在茂州》完成。这幅史诗式的叙事画卷将红军将士在茂县战斗、生活的多个场景融入画中,直观地展现了红军长征经过茂县建立苏维埃政权,发动民众打土豪分田地,特别是近2000名茂县羌族优秀儿女加入红军队伍这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该画卷构图精巧,生动地再现了历史。吴天明说:“我就是想通过这幅画让大家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我们红军长征经过茂县时都发生了什么事,经历了怎样的困难,当时红军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怎么样的,这是需要后人都铭记的一段历史,通过了解这段历史,我们才更能体会到今天社会安定的来之不易,才能明白共产党的伟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吴天明退而不休,壮心不已,一直行走在守护羌文化的路上。他不计得失,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一心扑在羌文化保护传承和培育新时代接班人的事业上,他犹如夕阳彩霞,以光辉余热,照耀着羌山大地。
(图片据受访者)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