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后一起去东京和巴黎……
在土耳其的卡帕多西亚地区,热气球旅游已成为游客们享受浪漫的首选项目。现在,不用漂洋过海,只需来到攀枝花的阿署达四季花海景区,也能感受热气球旅游的浪漫。
在攀枝花,浪漫不止是热气球。
攀枝花是中国气象局与文化和旅游部“严选”出的四川省唯一入选“今冬全国避寒康养好去处推荐”城市;攀枝花是三线建设的成功典范和光辉缩影, 是四川省五个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唯一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示范区;攀枝花是四川南向开放门户,这里“最不四川,也不云南”,这里海拔不高不低、温度不冷不热、湿度不干不燥,每年冬季到攀康养人群约50万人……
世界那么大,推荐你先来攀枝花。
2025年1月21日,甲辰龙年腊月廿二。攀枝花最高气温23℃,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
清晨7点过,住在盐边县城的成都康养老人孙良玉和老伴一起在羊肉米线店里吃完早餐,沿着冬樱花盛开的人行道散步,他们要去新建成的“马掌·Kuang野营地”,为即将从成都来攀过年的亲友“探探路”。
10点钟,阳光洒满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一批游客刚抵达这个彝族古村落,就看到了“网红”——第一书记梁家诚。在这位“95后”书记的带领下,他们领略了谈经古乐、羊皮鼓舞等非遗文化及乡土民歌的魅力,一位女游客感叹:“现场所见,远超网络所传!”
谈经古乐 周凯元/摄影
临近中午,西区格里坪镇庄上村,一辆旅游大巴驶进“水墨金沙・庄尚生活”景区,游客们见村民用撑杆晾晒腊肉、香肠,纷纷笑道:“攀枝花太阳真好,腊肉、香肠要晒太阳,我们也要晒晒太阳哟。”
下午4点,米易县金杯半山·太阳谷康养旅游度假区,稻香咖啡店内,一群成都康养游客品着咖啡,赏着如画风景,悠然享受午后时光。
晚上8点,万象城商业圈火锅店,市民崔杨宴请从上海来攀过年的舅舅,品尝攀枝花特色串串。舅舅赞叹道:“攀枝花有两大‘富矿’,一是地下的矿藏,二是桌上的美食!”
……
这片土地,有诗与远方,也有人间烟火。这种独特的城市气质,让许多游客感觉在攀枝花度过的时光很“慢”。实际上,攀枝花的“慢”,根源在于“快”。攀枝花用文旅产业的“快发展”,为游客营造出了“慢体验”。
“快”,体现在项目建设上。
3年间,攀枝花依托大山大水的自然优势,在主城区建起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阿署达花海、银江湖公园三大主题鲜明的特色公园,构建了“山海湖”城市新地标。仅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自2023年9月23日开园后,已累计接待游客160万余人,实现营收500余万元。
银江湖公园 谭浩/摄影
“快”,体现在环境美化上。
近年来,攀枝花全面推进花道、花墙、花街、花园、花海建设,从春季到冬季,从城区到乡村,整个城市就像戴上了五彩斑斓的花环,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7种花竞相绽放,花卉种植面积达7990亩,专门的观花公园、街道、河岸、村庄等网红打卡点达100余处,真正实现“城在花中”“家在园中”。
异木棉开 吴禹涵/摄影
“快”,体现在城市营销上。
2024年3月,攀枝花公园动物园的金钱豹因“身材胖”被外地网友拍照分享,引发网络热议。攀枝花文旅部门、媒体机构迅速抓热点,接住“泼天的富贵”,“胖豹豹”走红全网,带火一座城,沈阳、武汉、昆明等地网友纷至沓来,攀枝花公园售票窗口一度爆满。2025年1月5日,电视剧《驻站》在央视CCTV-1播出,连续3天蝉联同时段电视剧收视第一,攀枝花的村庄、火车站、公园等剧中出现的场景,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点。
电视剧《驻站》
“快”,体现在真诚服务上。
去年春节假期,攀枝花接待游客数再创新高,共计接待253.98万人次,同比增长79.91%。旅游市场持续火热的同时,网上也出现了一些游客关于攀枝花的“吐槽”。攀枝花在各平台收集、梳理到春节期间意见建议共116条,攀枝花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相关职能部门各自“领取任务、调查整改”。去年元宵节后第5天,所有意见建议条条有回复、整改有落实。
游客与当地群众载歌载舞 图源/阳光米易
很多人问,攀枝花的城市形象宣传语“暖暖花城·慢漫生活”中的“漫”字有什么含义?
这个问题,来到攀枝花,就能获得答案。
攀枝花有“五个烂漫”:一年四季阳光“烂漫”、蓝天“烂漫”、星空“烂漫”、鲜花“烂漫”、水果“烂漫”;
攀枝花有“自由浪漫”:来攀枝花不需要目的,生活就是目的,旅行就是生活。
一个“漫”字,展现的是攀枝花独特的文旅资源和带给人们的闲适状态。
云淡风轻的背后,都是努力与坚韧。要真正读懂“漫”字,必须看到攀枝花的全力以赴。
近日,一批超500人的“康养团”走出攀枝花南站出站口,而一列新型CR200J复兴号动车组的定员为676人。
“每年从11月开始,成都、重庆、哈尔滨等地的游客像候鸟一样来到攀枝花,晒太阳、泡温泉、品美食、享健康。”攀枝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刘亚玲介绍,围绕阳光、温泉、花儿等资源,攀枝花打造了一批新兴消费场景。
游客赏花 刘家成/摄影
近年来,攀枝花不断丰富产品供给,持续拓展多元化康养文旅场景。先后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25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天府旅游名县1个(米易县)、天府旅游名镇1个、天府旅游名村3个、天府旅游名宿1个、天府旅游名品2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各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6个。2024年,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816.91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67亿元,门票收入4942.16万元。
● 在东区,“山海湖”项目建设重塑城市格局。城市后山变成公园绿心、黑色尾矿长出多彩花海、激流江水如今平坦如镜,市民和游客上能游“山”,中可观“海”,下能玩“湖”。文旅体康的融合发展,擦亮了城市文旅新名片。
阿署达四季花海景区 图源/幸福东区
● 在西区,建设者的奋斗足迹是做好红色“文旅文章”的最好素材。在棚改中“抢”下来的原渡口水泥厂家属区,成为《火红年华》影视基地。红砖房、席棚子,处处都透着年代感,游客们在这里体验干打垒、搭帐篷、做“创业饭”,自向公众开放以来,该基地已接待游客近7万人次。
《火红年华》影视基地 张星月/摄影
● 在仁和区,位于四川省最南端、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中国最大的彝族自然聚居村落——迤沙拉村,已成为攀枝花的一张文旅名片,村里建起了星空公园、风车公园和金沙江大峡谷观景台等特色景点,还通过举办特色节庆活动、开发研学课程等方式,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金沙江大峡谷 图源/这里仁和
● 在米易县,临近新成昆铁路米易东站的贤家村已经由一个普通的攀西小山村,跃升为远近闻名的产业发展大村。目前全村从事康养的农户400余户,单日最大接待能力可达1.5万人,年接待游客约60万人次,全村旅游产业收入达到1.5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1万元。
贤家村 图源/米易融媒
● 在盐边县,曾以“烂坝蔬菜”闻名的联合村探索“传统村落+有机农业+艺术乡村”的发展模式,搞起了蔬菜“跨界”,以蔬为媒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联合村
2024年12月7日,攀枝花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大考”——2025年度四川省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在此举行,吸引了全国各地2万余名考生。这场考试是对考生们人生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对攀枝花城市服务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为了迎接这场大考,攀枝花全市动员,17个市级部门、3个设有考点的县区,共计2000余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投入到服务保障工作。餐饮、酒店、商户纷纷推出优惠活动,酒店房间里还摆上了最新的攀枝花美食地图和旅游攻略,让考生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考生们收到的考试“福利” 图源/小红书@比巴卜
期间的一个小插曲,更是让攀枝花暖遍全网:12月8日考试结束当天,20余名云南考生因错过动车而滞留攀枝花南站。仅3分钟后,市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就与攀枝花南站协调好了滞留考生乘车离攀方案。20分钟后,滞留考生顺利搭乘动车离攀。高效、贴心的服务,让考生们感受到了攀枝花的温暖和热情,“以为天塌了,没曾想被暖到了,真希望能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来自云南曲靖的考生小张通过自己的抖音号发布了一篇“小作文”。
2万名考生,可能是未来投身攀枝花建设的人才资源,也是宣传攀枝花的“活广告”。建好共同富裕试验区,聚人气、兴人才是关键。来自市公安局的户籍信息数据显示:攀枝花连续四年实现人口正增长,仅2024年,迁入攀枝花的户籍人口达12885人,一批又一批“新攀枝花人”在此安家。
● 刘议蓉是去年攀枝花从安徽合肥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他基于自研的AI生成算法,为攀枝花钒钛资源制备航空部件中的难题找到了解决方案。刘议蓉选择留在攀枝花,是因为这里气候好、自然环境美,更重要的是政府对人才的引进与扶持不遗余力。今年9月,他的儿子就能去四十中小上学了。
● 梁家诚原本是个兰州小伙,因为“攀枝花为年轻人提供了干事创业的氛围”,他选择留在这里。梁家诚利用自己的舞蹈专长,与迤沙拉文化融合,组建了一支村级表演队伍,在网络上意外走红,让迤沙拉成功接上“云端”。
● 南京人徐若兰也是“新攀枝花人”,做水果电商生意的她因产品溯源来到攀枝花,生活便利、烟火气息以及没有大城市的“内卷”,让徐若兰和丈夫、女儿一起留了下来。
● 刘思佳,网名“北镜妈妈”,为了延缓孩子近视度数的增长,带着两个孩子到全国各地“追光”。去年11月,“北镜妈妈”带着儿女从哈尔滨来到攀枝花。在攀枝花,刘思佳拍短视频记录日常,在她的短视频评论区,热情的攀枝花网友不停地给她推荐去哪玩,去哪吃,甚至还有网友邀请他们到自己家免费吃住。“原来攀枝花的光不只是阳光。” 刘思佳打算留在攀枝花过年,并计划搬家到攀枝花。“我儿子长大了还想在攀枝花工作呢!”
有人在攀枝花找到创业机会,有人在攀枝花实现理想抱负,有人在攀枝花度过温情时光……“新攀枝花人”爱上攀枝花的理由似乎不尽相同。
来了攀枝花就是攀枝花人 图源/幸福东区
N个理由都指向一个逻辑:无论是生于此、长于此,与这座城市一同成长、一同进步的“攀二代”“攀三代”,还是与这座城市一起打拼、一起努力、一起奋进的工作者、建设者,来到了攀枝花就是攀枝花人。
这才是攀枝花的魅力所在。爱上攀枝花,只有一个理由:只要你在这座城。
来源: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