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未尖

近日,深圳南山区“因为期末试卷太难延时20分钟”冲上热搜。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计划90分钟,一共36道题,整整6页A4纸,仅算下时间,平均每道题150秒钟,即两分半钟一道题。在这两分半钟,学生需要读题、理解、思考、计算、书写。

对这套数学试题,有的老师觉得是创新,比以前的考题具有较大的新颖性、开放性、灵活性,除了计算能力,还考察了学生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一些社会热点的掌握情况。尽管出题人下了很大的功夫,但不要忘记,答题人是小学四年级学生,评判这套试题的难易,不应少了学生视角。

正如一些家长向媒体反映的,题目文字太多,光读题就消耗了大量时间。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如语文结合,是可以且必要的,但要掌握度和量。有网友如是吐槽,“我怀疑这套数学题是语文老师出的,里面全是阅读理解,学了一粒沙,考的撒哈拉;平时教人做馒头,考试却要人做满汉全席。”这场让人觉得更像语文考试的数学考试,并没有掌握好学科融合的度和量,大有为跨学科而跨学科,将跨学科的价值凌驾于数学考试的价值。

进一步说,这套小学四年级数学试题,仍是偏题怪题的翻版。近年来,即使我们的中小学教材难度降低,也未必能给学生减负。因为中小学考试哪怕只是平时检测,考试内容大多超出考试大纲的范围和要求,一些偏题怪题乃至“神题”总是把学生乃至“博士家长”“教授家长”考得焦头烂额。为对付“超标考试”,家长们不得不给孩子多买教辅资料多做题,不得不四处给孩子报读“B卷班”“提升班”“冲刺班”等。为给学生减负,各地相关部门对“考试超标”的现象,不应视而不见。

必须强调的是,考试为的不是考倒学生,也不是用来供老师“炫”出题本事的,而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评,检验真实的教学效果,难度必须适中。难度过高、阅读量大的考试考倒学生,只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和焦虑情绪,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患上“考后综合征”。让考试难度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相匹配,这应是未来教育重点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