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回望2024年,有这样一群平凡的人“意外”地走到了聚光灯下: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织“绿围脖”的“中国治沙人”;用视频记录四川农村老人欢乐生活的“大森子”;跳进湍急河流中救人的“成都砸车侠”……他们的行为/故事,总在偶然的一瞬,牵动我们的情绪,给我们爱和力量。


川观新闻携手微博、抖音、快手、视频号、B站、百度联合推出《年度热搜里的TA》,回访2024年各大平台热搜/热榜上的人物,听他们讲述流量背后的个体故事,感知过去一年的社会发展和民生冷暖。


川观新闻记者 丛雨萌  文、图、视频、海报

2024年12月30日,自贡市暖阳洒过,阳光攀上了西南自行车运动中心的红色墙壁,一些年轻的面孔三三两两地进入馆内训练。馆外,骑着粉红色电瓶车的女孩活力十足,准备穿越大半个学校去食堂吃饭,这是属于邓雅文的平凡一天,但2024年对她来说,实在不平凡。

去年,在邓雅文夺得巴黎奥运会自由式小轮车项目金牌后,#邓雅文自由式小轮车金牌##邓雅文自由式小轮车公园赛夺冠##18岁邓雅文自由式小轮车夺金#等话题登上各平台全国热搜。


前不久,新华社体育部评出2024年中国十佳运动员,来自四川的奥运冠军邓雅文位列其中。挺过自由式小轮车的严格训练与刻骨病痛、克服巴黎奥运会资格赛的身体心理双重高压、一举夺得巴黎奥运会自由式小轮车项目金牌……这一年中,这位十几岁的泸州姑娘摔到过谷底,也站上了世界最高领奖台。几个月后,这位女孩再次回首来时的路,只觉“感恩经历”。

“疼痛”的小轮车

与伤痕累累的青春相遇

左脚趾骨骨折、左肩右肩习惯性脱位、右肩做过植骨手术、腰部峡部裂、第五腰椎滑脱……你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十几岁姑娘所受的伤病。作为我国首位自由式小轮车冠军,邓雅文伤痕累累的青春,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训练,也是她精彩人生的生动注脚。

2017年6月,国际奥委会正式将自由式小轮车列入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2018年,中国自由式小轮车队伍组建,邓雅文是首批队员之一。2005年出生的邓雅文起初在四川省泸州市业余体校练习田径,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来到四川省小轮车省队试训,就这样,从2018年开始,邓雅文的小轮车之旅,坚持了七年。

腾空转把、神龙摆尾、再控制车身下落……练习小轮车七年间,邓雅文已经不记得自己摔过多少次。自由式小轮车是一项极限运动,要求运动员完成大量的空中翻腾和转体动作。这些动作本身具有相当高的危险性,且动作技术难度与危险性成正相关,一旦失误便会重重摔到地上。每一次摔倒,都会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对邓雅文来说,摔到“失忆”毫不夸张。

2021年备战全运会之时,邓雅文从一层楼高的道具上径直摔落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地面上,一瞬间,她记不起任何的事情。等她意识清醒时,自己已经在吃饭了。“醒过来的时候,发现大家的训练课已经完成了,但你没有那节课的丝毫印象,只记得自己在饭桌上,教练说你多吃点。”

邓雅文坦言,很长一段时间内,她都会笼罩在从空中摔落的心理阴影中,她不敢再腾空往下跳,尽管这是小轮车最简单基础的动作之一。而现在的她,对伤痛有了新的看法。“伤病是运动员一生的朋友与敌人。”在尝到成功的喜悦与伤病的困扰后,邓雅文更想与伤病和平共处,用尽所有努力避免自己再次受伤。

邓雅文在赛中

奥运门票这么近那么远

身体心灵在临界点

备战奥运会时,邓雅文很崩溃。崩溃的不只是每天的伤病困扰,更多的是零散的训练。

在紧张备战的预选赛训练期,邓雅文却因伤病困扰,只能练半天休半天,甚至有时一天只能训练一个小时,超出一个小时,腰伤就已完全无法负荷,完全没办法训练了。“在上海预选赛上场前,很少有人知道,我都没有办法做到独立站立、行走、坐下。”回忆往事,邓雅文满眼坦然,但言语间的伤痛依旧明显。据她描述,最严重的时候,她自己无法起床与翻身,都得让别人先推一把,侧着滚起来。

“那个时候,我像个冷喷‘木乃伊’。”回忆预选赛,邓雅文笑称自己被冷喷“腌入味了”,一天喷完一瓶冷喷是常态。上场时,邓雅文腰间贴有20根胶贴、两卷白贴和两条绷带,走路时还绑了一层腰带。不被别的国家轻视,是这位小女孩单纯且执着的倔强。“我想进入赛场时坚定步伐向前走,不想让别的国家感觉我们很好欺负、很脆弱。”

伴随着伤痛的,还有挥之不去的自我怀疑与动摇。“那段时间我已经是疯了,我们教练是快疯了。”上海站预选赛获得第三名后,邓雅文开始备战匈牙利布达佩斯站的预选赛,这场比赛可以直接决定她能否踏入奥运之门。面对自己因上海站队友失误取得的第三名,备战的一个月时间内,邓雅文陷入了无尽的绝望与怀疑,想要挺进奥运,她只有在布达佩斯站取得佳绩,而这对当时的她来说,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她诚恳地告诉记者,当时的眼睛里,已经被肉体疼痛与精神压力夺去了所有神采。“自己肉体也在受折磨。止痛药完全失去作用,褪黑素也不管用,我整夜失眠。”最糟糕的是,彼时的邓雅文,已经对封闭逐渐免疫,打进去只有短暂的效果,每天的起床与吃饭已经成问题。

转变的契机在布达佩斯站结束后。布达佩斯站的场地设计是邓雅文的短板,但当她顶住巨大压力攻克她心中的“死刑场地”夺得布达佩斯站第四名,获得奥运资格后,她心中的大石头才逐渐落地。

采访间隙,邓雅文不忘关注场馆内队友们的训练。丛雨萌 摄

奥运是人生的成人礼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巴黎奥运会带给邓雅文的,不仅是世界瞩目的冠军,更多的是心态的磨砺与成长。

自由式小轮车是一个随机性极强的运动项目。两轮比赛中,每轮比赛有60秒可以展示空中技术和地面技巧,因每场比赛道具单元与障碍摆放的位置都不相同,运动员们都会临时选择随机的动作与难度来参加比赛。有时一阵风吹过、一个动作没有做标准,都会影响接下来的动作与难度。而这些不确定因素,在巴黎奥运会前,一直是邓雅文心中的阴影。

“布达佩斯结束后到奥运开始前,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我。”邓雅文告诉记者,在比赛前,她曾很认真地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争前三,是不是非冠军不可。而这种动摇与怀疑的念头,反而在进入奥运村后就消失了,契机则发生在奥运会的体能房。

巴黎奥运村的体能房内,有两台大电视,屏幕上总是会循环播放历届奥运会选手与教练相拥而泣的画面。邓雅文的视线转向健身房内的运动员,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能获得什么样的成绩,可大家都在全力以赴地备战。那种对胜利的渴望,深深震撼了邓雅文。“那么多人都在为了自己不确定的成绩去努力,我又何必为没发生的事纠结呢。”邓雅文心中的执念在彼时彼刻全然放下,她已经确信,问心无愧、不留遗憾地去打比赛,专注过程一定会收获更多。

巴黎奥运会临上场前,意外发生了。同样来自中国队的孙佳琪因失误摔倒在地,所有来自中国的工作人员一拥而上,在看台上等待上场的邓雅文煎熬又害怕。而第二轮比赛上场前,队友的再次失误让邓雅文再也忍不住大吼“孙佳琪站起来”。“其实当时事出有因。第二轮要上难度,我后面是汉娜,你不知道汉娜要做什么、会不会超过你,所以只能赌一把。”在巨大压力下,队友的失误仿佛给邓雅文发泄压力的窗口。她急于让队友站起来面对压力,又靠大吼给自己加油鼓劲,虽然当时她已经手脚发麻。“我当时一直安慰自己,摔了也没事。”

站在出发台上,邓雅文看了两眼台下。第一眼望向了台下的教练组,第二眼则望向了看台上的国旗。带着七年来所有的苦与乐,邓雅文孤注一掷地冲了出去,完美地完成了她的小轮车奥运首秀,虽然她回忆“当时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满意,难度只在70%~80%间。”从7月30日的预赛到7月31日的决赛,邓雅文的发挥非常稳定,4轮得分全部超过90,几乎没有任何失误,最终以完美表现摘得金牌。

2024年7月31日,邓雅文在巴黎奥运会赛场上。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爱美爱摄影

目标明年全运会

“我不愿意把自己评价为优秀运动员。”赛场下,邓雅文将她“拼命三娘”的性格发挥到极致——采访间隙仍不忘关注队内运动员训练,时刻关注队员们的每次动作,坚持称自己是“努力运动员”。邓雅文坦言,自己其实是一个努力型选手,她付出的努力永远要比天赋运动员多得多。“可能别人做5遍就可以理解的动作,我要做10遍、100遍甚至1000遍。”在她看来,她更愿意别人看见她在脚踏实地去努力,而不是简单归结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实际上,我认为每一个朝着自己目标奋斗的运动员都是优秀的运动员。”

如今,邓雅文被公认为中国自由式小轮车队技术最全面、最有拼劲的姑娘,自由式小轮车给她带来了伤病,更让她收获了踏出步伐、选择自我的勇气。但奥运带给她的,更多的是成熟的思考能力与勇气,让她敢于停下来,调整节奏。

训练七年间,最多只放过12天假,奥运结束后的几个月,是邓雅文久违的“深呼吸”。生活中,邓雅文是个爱笑、爱美的小女孩。专门为龙年购买的粉色猫眼穿戴甲、画上粉嫩清透的眼影、给新结识的运动员小伙伴们拍照、录视频,都是她的兴趣所在。“我还喜欢玩键盘,经常会用键盘码字、敲文件。”休养期间的她,也渴望回到赛场继续参与训练,但她很清楚,必须调整好自己的训练节奏。“不能让绝望时刻再次发生——因为身体原因无法进行连续性、系统性的训练。”

“感恩一切”是邓雅文2024年的关键词。“经历了这七年来的种种,好的坏的终究才能成就现在的我。”这个刚满十九岁的姑娘,不断强调过程最重要。在她看来,正是因为经历的所有,才能让自己释怀对冠军的偏执与渴望,才能塑造最终站上领奖台上的自己。她已经逐渐包容自己的一切经历。

邓雅文一直渴望拥有一个完整的训练流程与体系,但奥运备战时,因为腰伤严重,她每日只能训练一小时。采访当天,是邓雅文恢复训练不久又中断训练的日子。在经历过漫长的恢复期后,邓雅文想尽量把自己的伤病养好,再进行备战。休整过后,邓雅文的下一个目标是全运会。对于冠军,她看得很开。对于比赛,她更多的是以“不留余力”来评判。比赛中不留余力、不留遗憾、问心无愧是她的期望,而不断突破自己向前走,迎接下一场比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打好每一场比赛,是她的目标。“我不敢确定下一届奥运会自己是否还能如约而至,因为四年的时间太长了,但我愿意踏实走好每一步,迎接每一个挑战。”


总策划:李鹏

策划:钟莉 赖永强 任鸿

统筹:张运骄 杨昕 孙琪

本期执行: 丛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