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首演剧照。四川省歌舞剧院供图

川观新闻记者 郑志浩

大幕拉开,山峰巍峨,乐音悠扬。群山环绕中,5位演员以干净利落的动作和极具张力的姿态,演绎“五丁开山”的传说典故,从隔绝古蜀先民的山峦之中开山劈石,将“天梯石栈相钩连”的“蜀道之难”呈现在舞台上。2025年1月1日至4日,《蜀道》作为开年大剧,在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开启首轮4场演出,引发行业的热烈讨论与观众的如潮好评。

对千年大道的历史进行舞台化的诗意呈现,舞者的身姿与脚下这片巴蜀大地展开互动,《蜀道》以其别具一格的群舞艺术塑造大历史观下的人物群像,以跨时空的文化对话为观众带来别样的视听盛宴。

循迹文脉开掘文化富矿

根植天府文化铺展舞台上的史诗

蜀道是中国古代从关中平原穿越秦岭、翻越巴山到达四川盆地的交通大动脉,连接秦川、贯通南北,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蜀道沿线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文化史上也极具影响。

以蜀道为题材,创作一批演艺精品,也成为了舞台艺术工作者的目光所系。舞蹈诗剧《蜀道》以四川省歌舞剧院优秀青年演员为班底,特邀中国国家京剧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剧王勇,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编导佟睿睿,国家一级演出监督李东等一批国内顶尖艺术家担纲主创。

“历史感,是蜀道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们想在舞台上传达出的质感。”总编导佟睿睿和主创团队多次来蜀道沿线采风捕捉灵感。在她看来,蜀道之所以不朽,在于它从来没有封存在历史的记忆当中,而是活着的、动态的“博物馆”,是一条交通往来之道,也是一条文化传承之道,还是一条生态文明之道。“从蜀道中,可以窥见历史朝代的流变,也可以看见不同时期的璀璨人物留下的足迹,其内涵丰富,具有恒久的魅力。”

《蜀道》通过从古至今的一个个人物连接一段段历史,串联起蜀道历史脉络,以艺术的形式展现蜀道的历史文化与精神内涵,推动以蜀道为代表的巴蜀文化名片对外传播。该剧已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

“蜀道不仅仅是路,也不仅仅是通道,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脉和传承,也是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川人的宝贵财富。”该剧出品人、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黄梁宇介绍,《蜀道》的创排开辟了蜀道这一线性文化遗产转化路径的舞台尝试,既是一次大胆探索,也是根植于天府文化底蕴的主动求新、求变的创新之举。

《蜀道》首演剧照。四川省歌舞剧院供图

大历史观下细绘人物群像

悠长诗韵与千年大道碰撞出新火花

蜀道从地理概念向人文等多领域延展,内涵博大。在该剧制作顾问李东看来,创排的首要难点,是如何将蜀道这一贯穿时空的宏大概念压缩至100分钟左右的舞台上。“关键在于破题,我们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讲蜀道的故事。”

悠长诗韵与千年大道在剧场里碰撞出新的火花。经过反复商讨,舞蹈诗剧把叙述的起点回溯到源头——五丁开道。“五丁”的人物形象通过不同时代特色的设计,嵌入一个个人物群像,牵引观众进入舞台上的诗意蜀道。“五丁开道”为序,“润川化蜀”“剑阁峥嵘”“翠云穹廊”“市井烟火”“古今之道”等篇章依次展现。李冰治水修堰的智慧、姜维独守剑阁的悲壮、十二月市里的市井烟火……舞台上,诗韵悠长,走出鲜活可感的历史场景。

演员作为表现的主体,舞姿作为叙事的语言,一幕幕历史群像剧相继拉开。以“润川化蜀”篇章中的滔天洪水为例,数十名舞者身手相连,不依赖其他道具和情节,以纯肢体语言的形式表现漫天大水的张力。“这一幕对演员的要求是身体能有多延展就要多延展,能跳多高就跳多高,还有身体细节、呼吸节奏等把控,要求非常之高,是对演员的极大考验。”该剧执行导演何滔解释道。

从内容的丰富程度上,《蜀道》的时间线跨度长,篇章包含了不同舞种的变化,几乎可以被称作“舞蹈编年史”。在舞台元素的设计上,通过持续注入从巴蜀文化元素中汲取的灵感,给《蜀道》带来了独特神韵。

演员的服饰中,融入了来自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的纹样原型,力图展现自由奔放的古蜀先民生命力;川剧的演绎技巧同样在舞台上有多处体现,资深川剧老师带队帮助演员打磨眼神流转;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石犀通过演员的表现,化身舞台上的精灵,为观众打开一扇巴蜀文化的大门。

“外地观众可能对四川文化了解没那么深,我之前担心有观剧的门槛,看完之后完全不担心了。”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许宁认为,《蜀道》在浓郁巴蜀文化特质的基础上,舞美等视觉元素布置精妙,与演员的表演有机配合,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共情点和共鸣点,给观众带来了舞台上的震撼。

同为执行导演的李宏钧也透露了创排过程中演职人员精细打磨的细节。“我们让演员实地走了一遍蜀道,感受蜀道之难,感受彼时彼地的环境与自身的情感,将这些情感再带回舞台上,带来更鲜活、更贴切的表现。”

《蜀道》首演剧照。四川省歌舞剧院供图

立足高原志在勇攀高峰

推动四川舞台艺术创作再上新台阶

用身体“唤醒”千年古道、诉说诗意故事,无疑成为《蜀道》最具特色的看点之一。“不愧是开年大剧”“热辣奔腾、充满烟火气”“群舞震撼,用身体跳出了水流迸发的姿态”……在社交媒体平台,《蜀道》演员们的精湛表演也得到了“自来水”剧迷的好评。

平均年龄不到25岁、演员人数近80名,一组数据可以透视出《蜀道》的青春气息。创排的过程,也是年轻演员磨砺成长的过程。“如果有捷径,世上不会有蜀道;如果创作上总想走捷径,也难以配得上舞蹈诗剧《蜀道》。”这样的信念成为主创团队和演职人员共同的价值观。集训、排练、联排、合成……《蜀道》开演前的每个环节都要求潜下心来钻研,排练的过程也在这群年轻人中间有了“蜀道舞蹈学院”的称号。

立足文艺高原向文艺高峰进发,黄梁宇表示,国有文艺院团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义务,《蜀道》的创排既是挑战,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会持续用心、用情,把《蜀道》打造成为四川的文艺精品力作,争取成为全行业内有分量、有声量的重磅作品。”

该剧创排不仅仅是深化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以精品力作攀登艺术高峰的生动实践,也是四川推动蜀道文化传承,推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的具体举措。按照计划,舞蹈诗剧《蜀道》计划3年时间内开展200场全国巡演,线上、线下实现观众覆盖3000万人次以上。

优秀剧目不仅是演出市场的“硬通货”,也是文旅融合的“流量池”。在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著名剧作家罗怀臻看来,《蜀道》的创排应时而生,是文旅大省四川的舞台艺术创作的新成果,大体量、大场面的大作特点能将其影响力进一步扩散,成为四川文旅新的流动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