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茶饮新经济
2024年,新茶饮在四川刮起一阵旋风,让无数不曾了解新茶饮为何物的普通农民享受到新消费、新业态发展的红利。增收、扩种、育种……蜀乡大地上一朵朵洁白馥郁的栀子花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农民眼中的“致富花”。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文/图
1月7日早晨,看着空中飘起的小雨,在成都一工地上忙活的杨聪有些静不下来。他在老家乐山市犍为县双溪镇种的10余亩栀子花已进入休眠期,但仍需人照看。“有些叶子发黄,不知道是被水淹了、长虫了,还是营养不良,要把根挖出来才知道。”他计划过两天回去看看。
杨聪对栀子花满怀期待。2024年,各大新茶饮品牌推出“栀香”系列饮品带动四川栀子花出圈,使其价格一路飙升至40元/斤,让无数像杨聪一样的种植户尝到了甜头。“6亩地投产,每亩头季花纯收入有6万元。”他透露,这一项收入占其全年收入的60%左右。
以花为媒,新茶饮吹向川茶产业链的风最终传导至田间地头,在蜀乡掀起巨浪。
栀子花田。
█ 收益可观,多地扩种栀子花
犍为县汇新汇友种植专业合作社从2020年开始种植栀子花,30余户关联社员里栀子花种植面积最大者不超过10亩。“去年效益最好,社员的栀子花销售收入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增收明显。”该合作社理事长潘复强介绍,2023年当地栀子花收购均价在8-10元/斤,2024年上涨至27-28元/斤。
可观的收益源自巨大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新茶饮品牌“内卷”,试图以“花香+茶香”的产品创新组合突围,四川栀子花凭借香味清甜、香气优越、有辨识度等特点赢得市场青睐。
去年5月,四川奉贵人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奉贵人茶业”)与新茶饮品牌方共签订4500吨栀子花茶订单,现已交付3500吨。“茶胚都是备好的,但栀子花的缺口有四五百万斤。”该公司董事长肖体华透露,剩余部分需等今年栀子花开采后逐一交付。
火热行情的驱使下,乐山、自贡、雅安等省内多地的栀子花种植业发展迅速。
细雨纷至,雅安市天全县城厢镇马溪村的千亩栀子花基地被云雾笼罩,寒风掠过,满山坡的栀子若隐若现。“去年夏天建成,今年5月投产。”马溪村党支部书记刘玉林告诉记者,该基地产出的栀子花将被当地茶叶企业定向收购,用于生产新茶饮原料。
“现在栀子花的行情比较好,老百姓发展的意愿也很强烈。”刘玉林介绍,马溪村栀子花基地由村集体与四川种茶人茶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采用“村集体土地入股+企业出资建设+定向收购+保底分红”的模式运营。除土地租金外,村集体每年将获得8%的纯利润分红,村民则可通过参与基地务工、享受村集体收入分红等形式获取多元收益。
窨制中的栀子花茶。
“种植条件合适,还能增加林地、荒地资源利用率,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现在栀子花种植产业在清溪、双溪、芭沟等乡镇发展迅速。”潘复强告诉记者,合作社已带动周边村民种植栀子花约300亩,村上还新引进了一家栀子花茶加工企业。
█ 前路未知,仍需多方努力
虽然收益可观,但不少农户均意识到如此高收益绝非常态,也不可持续。但栀子花种植扩面已成既定事实,如何让“栀香”产品成为新茶饮菜单上的“常青树”?如何实现栀子花产业长红?隆冬时节,栀子花收购加工事宜按下暂停键,但关于这个特色种植产业的讨论还未结束。
“品牌方不来了,怎么办?”一个行业共识是,必须稳定花价。实际上,鲜花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已经影响到产业良性发展。
本地花茶加工企业方面临成本压力、种植户担心难逃“烂市”命运……“把花价控制在10元/斤以内是最理想的。”不少业主、业内人士呼吁,由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尽快建立稳定、理性、可持续的栀子花供应关系。
想实现长远发展,还需从源头解决问题。
采访中,种植户杨金富回忆起曾经因不懂行,买到不少结苞但不开花的工程苗的经历,难掩失落。“现在这种情况还不少。很多种栀子花的人既不了解种植,也不了解市场。”潘复强提出,希望尽快明确栀子花产业的发展方向,引导种植户理性科学种植。
如今市面上有200多种栀子花品种,哪种产量高、品质好仍有待“解锁”。
记者了解到,奉贵人茶业已通过“基地+合作社+企业”合作模式,在犍为建立4.4万余亩栀子花基地和3个育苗基地,并与省、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合作进行栀子花品种选育。“根据香型、花量等综合选育,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品质,并引导花农进行科学生产管理。”奉贵人茶业执行董事黄昊介绍。
记者手记
把握新风向,培育新产业
跟踪新茶饮一年,记者在数次与农民、企业主、地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交流中,深切感受到新茶饮正给川茶注入新能量,带来新变化。尽管与体量千亿级的川茶产业相比,这股力量有限,但无法让人忽视。
2024年年初,本报曾推出报道《新茶饮,风吹到了川茶产业链上》,从原料供应、品牌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详细探讨了新茶饮给千亿川茶产业带来的新风向。这股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人意料的角度刮向了种植端,在四川掀起了一轮栀子花扩种引种风潮。
一方面,市场风向捉摸不定,栀子花产业仍在“襁褓之中”,对处于供应链最上游的普通种植户来说,此时入局,风险仍未可知。
另一方面,源自新茶饮市场的需求又实实在在地起到了助农增收的作用。立足于此,这一蓬勃发展的新产业理应得到鼓励与支持。需要做的是如何正视当前发展面临的难点、痛点,推动这一新兴富民产业可持续发展。
往前看,需要解决品种选育、基地建设、地方标准制定等问题;往后看,还面临着香味萃取、标准化生产加工、多元产品研发等难题,道阻且长。栀子花产业能否从“一时红”变“长红”,这一新产业能否为农民带来稳定、可持续的收益,仍值得关注。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