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文/图
1月6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举行的改革深化年暨人才学科建设提升年大会上,“天府农科”智库发布了《四川蔬菜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作为全国重要的冬春蔬菜生产优势区和“南菜北运”生产基地,《报告》显示,我省有国家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县45个,除保障全省8000多万人需求外,常年外销600多万吨调剂全国市场。
《报告》聚焦四川蔬菜及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全省蔬菜及食用菌的种业、种植规模、品种区域布局、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推广、冷链物流加工及优势品牌等现状进行了全面地分析,针对蔬菜设施配套不足、连作障碍日趋加重、机械化水平偏低、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进行了剖析。
《报告》指出,2022年,全省蔬菜一产产值为2227.4亿元。目前,四川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双增”势头,常年列居全国前5位。经过多年发展,四川蔬菜产业形成了攀西冬春喜温蔬菜、川南早春蔬菜、盆地加工外销蔬菜三大优势区和盆周山区高山蔬菜产业带的“三区一带”生产格局。
品种丰富、品质优良是我省蔬菜产业的突出优势。《报告》提到,四川是全国蔬菜品种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蔬菜的13大类、105个种或变种、上千个品种在我省都有栽培,且生长周期长,营养丰富,全省蔬菜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作为传统辣椒产地,四川是全国辣椒种植面积上百万亩的8个省份之一。另外,四川的芥菜、莴笋种植面积全国最大,分别占全国1/3和1/4。
种业竞争力不强,是我省蔬菜产业的一大短板。省内自主选育品种数量多,但是市场竞争力不强。四川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蔬菜品种约10%由国外引进,萝卜、大白菜、甘蓝等主要大宗蔬菜品种80%以上是外省品种,高档设施长季节栽培的辣椒、番茄品种,基本依靠国外引进。
《报告》建议,四川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完善田网、水网、路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蔬菜;加快建设集约化育苗场,推动蔬菜育苗向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加速推广现代农机装备,集成育苗、整地、定植、施肥等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技术。
在发挥错季优势方面,《报告》建议,四川应大力发展攀西冬春喜温蔬菜,在攀西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加快实施“水资源配置+抽水蓄能+新能源开发”项目,建设高水平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川西高原、大小凉山二半山区、乌蒙山区、秦巴山区统筹用好涉农资金项目,充分发掘土地资源发展高山高原蔬菜;在长江、金沙江、赤水河流域利用简易设施,发展“春提早”“秋延后”果菜生产。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