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文/图
1月6日,四川省农科院在成都召开改革深化年暨人才学科建设提升年大会。会上,“天府农科”智库发布了《四川水产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四川省围绕水产全产业链形成的首份专业性报告,对政府科学决策和产业发展具有指导和推动意义。
《报告》基于全产业链视角,分总报告和专题报告两个部分,由“天府农科”智库联合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水产局、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覆盖种业、稻渔综合种养、疫病防控、保险、设施渔业、休闲渔业、市场分析等多个方向,对四川水产业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存在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全面研究剖析。
“天府农科”智库发布了水产和蔬菜产业发展报告。
《报告》指出,近年来,四川水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结构持续优化,对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带动农民增收和繁荣乡村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四川水产养殖产量达到172.15万吨,累计建成稻渔综合种养基地494.42万亩,居全国第4位;在名优产品养殖方面,全省有10个品种养殖产量位居全国前5位,有18个品种养殖产量居西部第1位。“通威鱼”“芙思塔”“资中鲶鱼”等水产品牌闻名全国,珍珠养殖实现新突破,鲟鱼鱼子酱、烤鳗等产品远销俄罗斯、欧美等地。
同时,《报告》也指出四川水产业存在着基础设施陈旧、养殖主体散小、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加工能力弱、金融支持少等问题。《报告》建议,四川应围绕绿色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四带”“一中心”布局(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带、长江上游特色渔业产业带、冷水鱼产业带、大水面生态渔业产业带和四川省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和利用中心),以实施“鱼米之乡”建设、水产园区建设、产业集群建设、设施渔业建设等方式推动四川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与《报告》编写的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原党委书记杜军说:“《报告》对近几年四川水产产业发展进行了总结和细化分类,指明了我省水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对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对水产行业从业者有指导作用,对全省的水产产业发展有积极意义。”
据悉,“天府农科”智库作为四川“三农”工作的重要智库,围绕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推动“川字号”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相继出版了《四川“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研究报告》以及茶产业、水果等行业性报告。“到2025年,我们将完成川粮油、川猪、川茶、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等8个‘川字号’优势特色产业的专题研究。”“天府农科”智库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首席专家李晓说。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