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评论员 孙仁斌

一段时间以来,冰雪运动蓬勃发展,既强健了公众体魄,也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然而,在冰雪热的当下,一些地区和个人打着发展冰雪经济的旗号,不顾地方实际情况一哄而上,这种“大帮哄”现象值得引起警惕和重视。

据了解,个别干旱少雨的地区,为了搞冰雪经济,抽取地下水搞人工造雪。干旱地区水资源本就匮乏,这些水原本可以用于满足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等需求,却被用于“造景”带动消费;虽然造出的雪可以融化成水实现循环利用,但大量游客游玩后的冰雪是被污染过的,如果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可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二次伤害。

部分地区盲目跟风建设雪场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些地方看到冰雪经济的红利,在未充分考量自身地理条件、客源市场、配套设施等因素的情况下,仓促上马雪场项目。结果,雪场建成后,一方面,因积雪条件差、交通不便等原因难以吸引游客,导致大量资金打了水漂,造成设施场地等闲置浪费;另一方面,有的景区住宿条件简陋、餐饮种类单一、医疗救援保障不足,靠包装、引流把游客吸引到当地又无法妥善接待,导致游客体验不佳,这不但不利于当地的冰雪经济发展,连地方的形象和口碑也会大打折扣。

再者,围绕冰雪运动产生的培训、装备等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随着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热情持续高涨,各类冰雪运动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其中不少机构师资力量薄弱,教练缺乏专业资质认证,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引发消费者的抱怨、投诉甚至产生纠纷。一些所谓的“教练”仅经过简单培训就上岗,无法给予学员正确、安全的指导,致使学员受伤风险大增。同时,部分培训机构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虚假宣传课程效果,过度推销高价课程套餐,让消费者权益受损。在冰雪装备市场,一些不良商家瞄准市场需求,仿制假冒知名品牌的冰雪装备,以低价吸引消费者。这些山寨装备质量不过关,在滑雪过程中极易出现断裂、破损等问题,给使用者带来严重安全隐患,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挤压了正规品牌的生存空间,阻碍冰雪装备产业的良性发展。

这些不良苗头若不及时遏制,将侵蚀冰雪产业健康发展的根基。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从业者,在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机遇的同时,都应从产业发展规划、项目落地、配套设施等方面综合考量,以更加科学审慎规范的态度来谋划冰雪经济发展。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也要更注重发展质量,共同守护好这片洁白的产业“雪地”。

【“冰雪经济”系列评·之一】《新一季“冰雪经济热”来袭,期待“尔滨”继续书写传奇》

【“冰雪经济”系列评·之二】《冰雪经济,能否成为东北振兴的新引擎?》

【“冰雪经济”系列评·之三】《“冰雪+文化”,还需做好三篇“大文章”》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