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连云港市云台山景区管委会、连云港市连云区人民政府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及江苏总站携手打造的国内首部AI贺岁微短剧《美猴王》正式开播。该剧将AI前沿技术与中国古典文学精髓熔铸一炉,名著的奇幻世界与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无缝对接,为观众奉上了一场身临其境的西游文化之旅。AI微短剧《美猴王》在思想、艺术与技术的高度融合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为利用AI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优质的实验作品,也为影视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探索科技美学
拓宽艺术创作新境界
在过去,传统实景影视拍摄受制于场地、道具等限制,难以如实还原汪洋恣肆的神话世界,观众更多是从生动刺激的故事情节中感受《西游记》的魅力。而微短剧《美猴王》借助AI科技让场景生成更为自由,潜藏在文字里的瑰丽想象化为视觉奇观,极大拓宽了《西游记》的审美空间。
《美猴王》利用AI根据合理分镜设计生成天庭、灵台方寸山等具有高辨识度的超现实画风的精美图像,细致刻画天宫的琉璃瓦、花果山的瀑布石桥等元素,轻松创建出“神仙打架”的壮观场景,复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西游世界,让更多受众在科技美学的助力下增加对西游文化的向往咏叹。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AI短视频篇幅仅在1-2分钟,极少数能达到高质量的5分钟,而AI微短剧《美猴王》通过10集近60分钟的剧情,成功撑起了内容的深度,并有效承载了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成为一次实验性的创新尝试。《美猴王》制作团队以AI点亮神话,又用传统文化为AI创作注入灵魂,有效实现了人物形象塑造一致性与画风一致性,极大增强了故事的代入感和观众对作品的认同度。
剧中,极具东方特色的亭台楼阁、草木葱茏云雾缭绕的花果山、衣带蹁跹面容柔和的天庭仙子,无一不带有浓厚的中式传统文化特色。在AI技术的灵活运用下,人物的衣服绣花等细节均细腻呈现,使画面更加精致逼真。美轮美奂的东方想象与时俱进,契合了当代青年“国风国潮”的审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颖的形式焕发生机。科技美学的大胆运用,有效赋能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聚焦成长母题
呈现西游世界新意趣
从故事到人物,《西游记》为当代影视剧创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是传统文化IP改编当之无愧的富矿。珠玉在前,在讲述《西游记》故事时,如何才能做出新意?AI微短剧《美猴王》匠心独具,没有将视角放在师徒四人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的取经之路上,而是删繁就简,精选《西游记》前七回章节进行创意改编。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孙悟空的高强本领是如何炼就的?嫉恶如仇的性格又是如何养成的?《美猴王》深挖西游文化的根与源,对孙悟空的成长之路进行了挖掘。
从天生地养、横空出世的顽劣石猴到求仙访道、龙宫取真宝、官封弼马温、自封齐天大圣、勇斗天兵天将、偷吃蟠桃、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微短剧快节奏、强冲突的“迷你叙事”模式与孙悟空在秩序与冲突中的超越式成长完美契合。
原创音乐在灵动与恢宏中自如切换,画面在瑰丽梦幻与磅礴大气中流转,更让观众因齐天大圣的热血成长之路而心潮澎湃,也让观众更好领略到西游世界中蕴藏的成长意趣。
妙用回忆叙事
书写文脉传承新气象
值得一提的是,微短剧《美猴王》采用“大圣爷爷”第一人称倒叙的叙事手法,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昔日的斗战胜佛音容已略显沧桑,面对稚嫩小猴有关过往事迹一连串的好奇发问却耐心备至、娓娓道来。你来我往、重点突出的对话问答突破了影视创作固有的表达形式和一贯的叙事方法,在有限的时长中有效压缩了观众耳熟能详的叙事铺垫,创造了一种新的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
观众紧随“大圣爷爷”的回忆,既看到了孙悟空赤诚纯真的一面,也看到了其不屈不挠的一面,不仅感受到正义和善良的力量,也体悟到永不停步的探索之于人生的意义。“吃了学艺的苦,便无需怕龙宫的险”,孙悟空面对小猴“九龙潭漩涡湍急如何去得”的发问,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寥寥数言,一个潜心学艺、无惧磨砺的大圣形象便立起来了。孙悟空叛逆自由气质下暗藏的坚毅品格、探索态度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跨越时空与当下青年产生精神共振。
从这一意义上而言,“大圣爷爷”与“花果山小猴”的对话,也是孙悟空与荧屏外每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努力找寻自我、渴望成就自我的年轻人的对话。《美猴王》呈现的,不仅仅是孙悟空的故事,更是每个人心中的成长之路。
继承传统的最好方式是创新,AI微短剧《美猴王》秉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理念,妙用AI技术将西游神话题材与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相结合,进一步提炼《西游记》中所蕴含的自然盛景与人文气质,梳理出一条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于创造、敢于创造、坚韧不屈的精神脉络,赋予西游文化更为蓬勃而旺盛的生命力。
(本文作者: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