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也是基层治理精细化的具体体现。聚焦商圈人流量大、商企需求多、治理工作繁杂等难点,蒙自市在滇南大商汇建材市场商圈探索实行以1套体系、3支力量、N项行动为核心的“1+3+N”商圈党建机制,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商圈小事不出商户、大事不出商圈、矛盾不上交,推动新兴领域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多元联动探索治理最优解
“服务中心真替消费者着想,说的话句句讲到我们的心坎上。”在位于大商汇商圈的蒙自市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服务中心,消费者刘玉握着调解员的手不停道谢。
刘玉在装修过程中,与大商汇商圈某商家签订橱柜、衣柜装修合同,但验收时却发现施工品牌与合同约定不符,无奈之下找到服务中心,要求商家退还6万余元装修款。“商户拒绝理赔后,我们不知道怎么维权。在服务中心调解员积极沟通下,我们的诉求得到解决。”刘玉说。
大商汇商圈是蒙自市民家装消费的主要选择地之一,共有308户商户入驻,涵盖建材、陶瓷、卫浴、厨电等品类。自2020年成立以来,服务中心积极联动市内街区、社区、居民区等区域市场主体,吸纳市场、物业、服务、外包等170余家单位成为商圈联盟户,驻圈企业已达325户。
“面对商户多、客流量大等治理难点,我们联动司法、公安、街道等组成矛盾纠纷调解组,为商圈内消费者、商户提供纠纷化解服务和公共法律服务,有效降低维权成本,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地化解、快速化解。”服务中心专职调解员、蒙自大商汇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主席马朝云介绍,目前,服务中心已调解商户与商户之间、商户与消费者之间的劳资、消费等纠纷110起,营造了商圈诚信经营、以和为贵的浓厚氛围。
为切实做到商圈矛盾“不出圈”,大商汇商圈建立了法院“多元调解+绿色通道”、检察院“法治引领+能动履职”、公安“服务前移+共建共治”、司法“律所参与+商会互动”的“4+N”服务机制,采取诉前调解优先,诉中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的工作模式,目前已成功调解诉前涉企案件2513件,审结涉企诉讼案件5676件,解决争议标的23.59亿元。
同时,大商汇商圈整合党员之家、企业职工之家、政协委员之家等阵地,依托“i蒙自”“随手拍”等线上平台,不断拓宽商圈企业参与基层治理的路径,为城市基层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精细管理夯实发展硬支撑
为进一步激发商圈发展活力,蒙自市从构建商圈党建体系、优化营商环境体系、建强商圈服务体系入手,通过提升“两个覆盖”水平,配备党建指导员,组建金融、项目、法律等服务“顾问团”,选派“蒙商服”小分队等举措,将党建软实力变为商圈发展硬支撑。
蒙自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商汇商圈入驻商家中87%都是外省人。为让商户安心经营,大商汇商圈党支部组建10支商圈“即时帮”志愿服务队,11名党员实现商户挂联全覆盖,努力为大家提供一站式的生产经营、职工生活、发展互助服务,切实让商户感受到蒙自市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业氛围。
“对于商家在经营中遇到的供地、办证乃至生活中的孩子就学、老人就医等需求,我们都尽力帮忙解决,部门、街道、挂联党员也会定期收集商户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大家提供精准服务。”马朝云介绍,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累计收到企业“派单服务”406条,目前已全部协助解决。通过设置便民服务点、暖蜂驿站、工会驿站等,大商汇商圈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商圈企业、消费者等提供歇脚休息、饮水热饭、手机充电等暖心服务,增强了商圈企业、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红河鸿利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兴利来到大商汇商圈已超10年。“他乡是故乡、客人变主人”是林兴利对蒙自市良好营商环境的最大感受。“服务中心等商圈党建的建设,让我们更有家的感觉,大家在一起抱团取暖、相互取经,商家可以更安心地经营、更放心地投资。”他说。
商圈党建与商圈发展互利共生的良性循环,营造了大商汇商圈“人气集中、商业集中、服务集中”的良好氛围。2024年,商圈“五一”活动营业额达6521万元。驻圈企业、社区、街区在共享商圈发展红利的同时也持续回馈社会,商圈“公益商盟”和商户参与帮扶项目14个,投入资金300余万元,“零利润”提供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建材1600余批次,捐赠物资290余万元。
短评
加强和完善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是推动党的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聚焦治理的堵点、痛点、难点,蒙自市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商圈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通过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汇聚党员、企业、部门等工作力量,抓实同心共建、多元共治、多方共享等专项行动,为各城市商圈治理、基层治理提供了良好范例。“企业办事不出圈”“商圈矛盾不出圈”的探索成果,增强了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文:黄翘楚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徐琲童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