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陈松

12月23日23时,北京的气温降到零下8°C。在一个宾馆的房间里,覃子凌正在电脑前撰写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覃子凌是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政务服务推进处的一名工作人员,日常主要负责“川渝通办”工作。此次到北京出差,是为参加一场“数字政府分论坛”会议,学习借鉴数字赋能政府效能提升方面的先进理念。利用会前间隙,她把办公室的工作转移到宾馆里来做。

她在电脑前坐了4个小时,一年来的工作内容如电影般掠过脑海:梳理核对第四批“川渝通办”事项清单,核验川渝电子证照互认共享情况,到市州政务服务机构调研“川渝通办”事项办理和机制创新等情况……所有的工作都围绕政务服务“川渝通办”落地,让四川、重庆两地老百姓减少异地跑动、办事更“撇脱”。

时值岁末,年终总结、已发布清单落地核验、谋划2025年工作、项目交账等让覃子凌每晚忙到9、10点钟,她与同事们开玩笑称,“政务服务7*24不打烊从我做起。”

这样的工作节奏,覃子凌坚持了三年多。2020年,川渝两省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签订《关于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合作协议》,明确“川渝通办”工作任务。两地构建以政府办公厅牵头,政务和大数据管理部门具体承办,相关省级部门配合的一体工作推进格局。覃子凌所在的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就是其中重要节点之一。她的主要工作是从省级层面统筹规划"川渝通办”,包括制发"川渝通办”清单,"川渝通办”专区设计及功能优化,川渝电子证照免材料提交优化事项办理等。

作为参与顶层设计的一个重要岗位人员,覃子凌亲身参与并见证“川渝通办”从能办到好办、易办。2020年,覃子凌参与首批95项“川渝通办”事项清单梳理核验,到今年下半年,“川渝通办”已印发4批次事项清单,355项事项延伸到了企业群众办事的各个领域。

让她欣慰的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企业设立登记、户口迁移、公积金提取、医保社保转移接续、残疾人证办理等355项企业群众高频办理事项已实现川渝两地“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线上线下业务实现深度融合。同时,通过在社保、医疗、企业经营等重点领域打造数字化场景应用试点,创新推出“小学入学”“员工录用”“新办纳税”“货物运输”等11个跨区域“一件事”套餐式服务,34个川渝事项“免证办”,40类电子证照川渝互认,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实现“川渝通办”“集成办”“免证办”,实现从事情能办,逐渐过渡到好办易办。

“截至2024年11月,‘川渝通办’日均办件量突破1.8万件。因为‘足不出户’便能异地办事,让企业和群众深刻感受到‘川渝通办’的便捷,因此在川南一个市,群众自发给政务服务中心‘川渝通办’窗口送来感谢的锦旗。”在最近参加的一次会议上,当听到上级介绍“川渝通办”工作成效时,覃子凌十分感慨,“在‘川渝通办’微信群上,我有117个群友。其中有一名从事10多年政务服务工作的群友网名叫‘蜘蛛王’。我很认可他的工作理念:从‘全程网办’到‘一网通办’再到‘川渝通办’,我就是那只蜘蛛,无论刮风下雨,我愿用我一生织一张为民服务的网。”

同样让覃子凌高兴的是,“川渝通办”工作成效还被写入川渝两地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得到国务院办公厅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