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任紫鑫 王攀 摄影 郝飞
2024年12月30日上午,西部(重庆)科学城金凤实验室病理表型实验室内,许川正在指导博士后王画妮和研究生李旭瑞开展蛋白纯化研究。这是从细胞、组织等样本中将目标蛋白质分离出来,并使其达到一定纯度的过程。
“我现在频繁往返于成渝两地,既在实验室攻关,也要回医院开展临床诊疗与临床实验。”作为四川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医师,同时也是金凤实验室兼职课题负责人,许川牵头的课题组自去年6月组建以来,一直致力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研究,每天与病房和实验室为伴成为他的工作常态。而在金凤实验室,这样钻研不同课题的研究团队,目前已有近50个。
12月3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五周年川渝主流媒体联合采访活动走进金凤实验室,探寻川渝如何以病理协同发展,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医学战略高地建设。
病理表型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
“拎包入住” 研发团队有了科创之家
在金凤实验室大楼入口,同时还挂有“病理检验诊断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筹)”的牌子,其川渝协作背景不言而喻。
在三楼的病理表型实验室,记者看到实验台面上摆满各类试剂瓶和实验器材,科研人员或独自研究,或相互配合在不同环节开展实验工作。
随着大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病理诊断成为疾病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病理诊断也是我国医学学科发展的相对薄弱环节。为了加强病理诊断,聚力攻坚关键原始理论和“卡脖子”技术难点,金凤实验室应运而生。
自2022年6月揭牌投用以来,实验室已建成投用首期10万平方米研发场地,建成智慧病理实验室、疾病表型组学实验室等8个研究平台,汇集科研人员477人。许川所在的团队,正是其中之一。
病理表型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
有了研发主阵地,入驻团队如何运行呢?
“平台让我的想法可以落地,还为我们招聘全职科研人员。”许川介绍,平台的开放性让他能以兼职的身份入驻到金凤实验室,不仅如此,金凤实验室在满足科研所需的经费保障时,还为其招聘到7名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全职参与到实验室工作。
许川所说的,便是该实验室实行的“任务清单制”。“我们是先定任务再招人,而且这个任务都是围绕重大的科学问题,与临床的需求相结合。”金凤实验室副主任徐辉补充道。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方式将晚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提升超3倍以上,但仍有很多患者属于晚发现或者治疗后出现复发、转移。“我们通过研究找到新的靶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决策支持,以此开发新的诊断试剂盒、靶向药物或新的抗体。”许川告诉记者,由于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有临床团队,因此他们可以顺利地将实验室研究成果带到临床实验中,实现川渝科技资源互联互通和优势互补,以达到转化和应用。他强调:“这不仅是我们与患者,也是川渝协作之间的双向奔赴。”
优势互补 高标准实验室创新能级不断提升
与天府锦城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未来医学创新合作论坛”,与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四川省人民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申报“病理检验诊断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事实上,作为极具川渝辨识度的高标准实验室,金凤实验室自建设以来,便重视与四川各类研发机构、临床机构的合作。
“金凤实验室是川渝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战略、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徐辉认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为依托的金凤实验室,运行以来,成渝地区技术联动效应日益凸显。
首先,诊断是涉及病理、影像、检验的交叉学科,而成渝地区拥有全国病理领域唯一及临床检验领域唯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卞修武教授及杨正林教授,由两位院士领衔,让实验室以诊断作为突破口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基础。
在资源共享方面,研究平台不仅对实验室内的团队开放,也对成渝地区的机构开放。“目前已有不少四川的科研团队利用我们的平台来开展实验。”徐辉说。
徐辉介绍,金凤实验室聚焦科技创新主业,同时也积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进行探索和实践,坚持采用有组织科研的创新范式以满足国家重大的战略需求。例如,除实行“任务清单制”外,在项目组织方式上还率先实行“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一体化设计。“通过统筹设计项目,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科交叉,也让任务清单的最终结果看得见摸得着。”他说,基于这样的模式,金凤实验室聚集了全国领先的19个脑胶质瘤研究团队在此开展科研。
今年11月,在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金凤实验室与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预计2025年双方在共建平台资源共享,在生物芯片方面开展共建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研究,推动创新能级提升。”谈及川渝协作开展生命健康领域研究的未来前景,徐辉充满信心。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