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旅游与文物部(MoTA)是埃及境内考古新闻的唯一官方发布者。依照往年惯例,笔者根据埃及官方平台这一年来所公布的考古新发现,按照考古遗址的地理位置重新排序,加以编译。图片版权均属于埃及旅游与文物部。如无特别说明,文中所提及的“埃及考古队”均隶属于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全部由埃及本国考古学家组成。

上埃及地区

1.木乃伊的放射诊断分析新结果,希腊罗马时期,阿斯旺西岸

近期,一支埃及意大利联合考古队在位于阿斯旺西岸的阿伽汗陵园(Aga Khan Mausoleum)附近发现了33座此前未知的希腊罗马时期的家族墓葬。该遗址属于西岸的墓葬区,根据不完全统计,这里大约分布着400座墓葬,使用年代从公元前6世纪延续至公元3世纪。一些墓葬开凿于山体之内,另一些在墓口处还设有前厅、围墙,以及拱门等建筑结构。

该团队在一些墓室内发现残存的木乃伊遗骸和部分丧葬工具的残片。在木乃伊周围常见散落的彩绘泥塑像,以及一些石棺和木棺的残块。一同出土的还有许多供桌和彩绘丧葬面具。有一名可能为成年女性的木乃伊和一名早夭儿童(1-2岁)的木乃伊被叠放在一具石棺内,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来自象岛地区的中产阶层家庭一般会把墓地选在这一区域,而墓地高处的位置专供上层社会人士使用。团队采用先进科技手段,对一些木乃伊做了人类学和放射诊断分析,对包括性别、年龄和患病情况做了推测。该团队发现,从新生儿到青少年的夭折人群的比例大约占墓地逝者的30-40%。有些人生前患有传染病或代谢紊乱。另有一名成年女性的股骨有明显的截肢迹象,且手术之后幸存了下来。其他人的身体表现出贫血、营养不良的迹象,也有肺结核和骨关节炎等病症。该团队对阿斯旺西岸最新出土的木乃伊的研究,为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流行疾病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了解该地区古代社会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2.最早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考古证据,第二中间期,阿斯旺地区

一支意大利波兰联合考古队在位于阿斯旺的谢赫默罕默德(Sheikh Mohammed)遗址内,发现一具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的女性遗骸。该团队的工作始于2005年,旨在对古埃及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研究。2016年,该团队在一座距今约5800年的前王朝时期的居址内发现了最早的维生素C缺乏症(vitamin C deficiency)的病例。

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详细描述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然而在古代埃及文献中并无任何记载。今年1月,该团队在《国际古病理学杂志》发表了对这具女性遗骸的分析结果。通过对骨骼的研究表明,这名第二中间期的古埃及女性从手部、肩膀、肘部、手腕到脚踝的身体两侧的关节都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在关节的表面能够发现一些明显的病变,这些病变会导致关节疼痛、僵硬和肿胀,从而影响这名女性的日常活动。这也是目前唯一能够明确的、最早的古埃及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例。当前学界尚未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起源和首次出现的年代达成明确共识。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一疾病源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而另一部分人倾向与它起源于美洲。此项新发现为第一种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撑。

3.文物保护项目使一批彩绘浮雕重见天日,托勒密时期,上埃及地区

自2021年起,一支埃及德国联合团队在上埃及地区的艾德福神庙开展文物保护工作。艾德福神庙建造于托勒密三世至十二世统治期间,是目前埃及保存最好的神庙之一。该项目主要针对神庙内部的天花板、墙壁,以及供奉荷鲁斯的神殿进行清理和修复工作,进而制作浮雕场景和铭文的数字化档案和更加准确的释译工作。历经千年的浮雕图像被一层厚厚的污垢覆盖。在工作人员细致地清理之后,神殿内浮雕的原始彩绘、祭司的手书,以及图像上包裹铜片的痕迹终于重见天日。原始的色彩为浮雕场景提供了更多细节。在一些墙壁的上半部分还残留着包裹的铜片(例如圣舟的图像上)。当阳光照射进来时,包铜的部分熠熠生辉,为神殿内部增添了宗教氛围。据项目负责人称,神庙内还存在浮雕神像整体包铜的现象,这种情况与文献中所提到的“神拥有金色的身躯”相吻合。此外,在神殿墙壁上发现的一段世俗体铭文,描绘了祭司们进入神殿的情景。发掘者称这类铭文在神庙内部较为罕见。

另一支埃及德国联合团队在艾斯纳神庙内,也在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和数字化采集的工作。清理工作使得南墙和西墙内侧的彩绘浮雕重现原始色彩,王室服饰、王冠和神明宝座的色彩细节首次展现在观者眼前。在新发现的彩绘浮雕中,较为重要的是一幅主神克努姆的圣舟进行仪式巡游的场景。这表明当地居民可以在宗教节日期间一睹这位神明的尊容,体现出托勒密时期在神庙内部的宗教仪式的细节。在一处浮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国王裙子上的装饰纹样——代表上下埃及统一的纸莎草和莲花。此类工作丰富了神庙装饰图像的资料,为了解托勒密时期神庙内部的装饰细节和象征含义,以及重现古埃及神庙昔日的荣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阿萨斯夫墓地首次出土4000年前首饰,中王国时期,卢克索地区

11月份,埃及文物主管部门公布了一项在阿萨斯夫墓地的考古新发现。一支埃及美国联合考古队在阿萨斯夫南部墓地(South Asasif necropolis)发现了该地区首座中王国时期的墓葬,距今约4000年。该墓葬紧邻一座第25王朝时期的高官墓(编号TT391),历经千年未被扰动。内部共埋葬有11人,包括数具男性、女性和一部分孩童的遗骸,暗示这是一座使用年代在第12王朝至第13王朝早期的家族墓。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女性的随葬的首饰的年代可以追溯至第12王朝早期。这些首饰保存完好,出土时仍在原位。其中一条精美的项链由30颗紫水晶珠子串成,中央坠有一件河马头样式的护身符。除此之外,墓葬内还出土了数件由红玛瑙和青绿色费昂斯制作的戒指、手镯和项链。这些首饰都装饰着动物样式的护身符。另有2件铜镜也属于比较罕见的随葬品。其中一件铜镜手柄为莲花样式,另一件是哈托尔女神的样式。其它随葬品还有铜锭、小雕像,以及装饰有供品图像的方形供桌。此项发现为深入了解中王国时期底比斯的丧葬习俗和重新认识阿萨斯夫墓地提供了新的考古证据。

5.阿特里比斯发现一座未知的神庙遗迹,托勒密时期,索哈杰地区

在位于索哈杰西侧的阿特里比斯遗址(Athribis),一支埃及德国考古队在当地神庙附近发现一座托勒密时期的神庙遗迹。据发掘者称,这座新发现的神庙塔门部分宽约51米,原始高度约18米(现存仅5米高),其规模与卢克索神庙宏大的塔门大体相当。塔门上刻有铭文和国王向神献祭的场景,其中有狮头女神瑞派特(Repit)与克兰泰斯(Kolanthes)。刻在神庙上的王名圈将年代指向托勒密八世统治时期,约公元前二世纪下半叶。在位于神庙南侧的一座房间内,雕刻着用于观测夜间时刻的神明形象,以及瑞派特女神和代表繁育力的敏神。20世纪初期,英国考古学家皮特里曾经在此发掘,但仅清理出该房间的一部分。此次工作人员还清理出另一座带有阶梯的房间,根据一枚遗落在地表的铜币,发掘者推测该房间或毁于公元752年前后。该团队在阿特里比斯遗址工作近30年,旨在测绘神庙区的地形图,不断丰富我们对该区域的整体认识。 

6.中王国时期上层社会女性墓葬的新发现,第十二王朝时期,阿斯尤特地区

一支埃及德国联合考古队在阿斯尤特地区发现一座中王国时期墓葬,墓主人是一位名叫艾迪(Edi)的女性,其父是第十二王朝法老塞索斯特里斯一世统治时期(公元前1991至前1778年)阿斯尤特的地方长官。她的墓葬位于阿斯尤特西部山地地区,被认为是该时期规模最大的非王室墓葬。根据发掘者推测,艾迪或有先天性的足部缺陷,去世时的年龄不足40岁。艾迪拥有一具嵌套的双重木棺,棺上绘满了通向永生世界的铭文。考古工作者在棺内发现了随葬的卡诺匹克罐和数件木雕像。虽然该墓葬在古代时被盗掘,遗体和随葬品遭到了较严重的破坏,但是这座墓葬的发现为深入了解地方贵族的家族史及其历史背景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7.巴哈纳萨墓葬出土伊西丝阿芙罗地忒女神像,希腊罗马时期,明亚省

1月份埃及文物部公布了一支西班牙考古队在明亚省历史名城巴哈纳萨(El-Bahnasa)的考古新发现。该团队在巴哈纳萨的一处崖壁上发现了一系列希腊罗马时期的墓葬。值得注意的是,墓葬内出土了数件伊西丝阿芙罗地忒女神(Isis-Aphrodite)的彩绘陶像。此外,考古工作人员还发现许多罗马时期的木乃伊,其中一些佩带着彩色鎏金的丧葬面具。在罗马时期,巴哈纳萨地区的人们习惯将舌头形的金片放入逝者口中,以保佑其尸体不腐。此次墓葬的新发现也印证了这一葬俗。加之该团队清理出的带有植物和动物纹样的彩绘建筑构件,此项新发现为人们了解该地区古代日常生活和丧葬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考古材料。

8.达舒尔和萨卡拉墓地的考古新发现,古王国时期,萨卡拉地区

3月份,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公布了一项在达舒尔地区的考古新发现。一支德国考古队在达舒尔地区发现了一座古王国时期的马斯塔巴墓。这座新发现的墓葬位于红色金字塔附近的一座大型的墓地内,据发掘者推测,其年代为第五王朝晚期或第六王朝早期,距今约4300年。根据墓室内石灰岩假门上的铭文可知,墓主名为塞奈布奈伯夫(Senebnebef),曾在王宫中担任要职,他的妻子是一位名叫伊杜特(Idut)的哈托尔女祭司。考古工作人员在墓葬墙壁上清理出大量精美的彩绘壁画,上面描绘着墓主人富足的日常生活场景。发掘者称,如此精美的墓葬壁画在达舒尔地区并不常见,这一发现丰富了达舒尔墓地的考古材料,为了解古代埃及的社会和政治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位于达舒尔以北16公里处的萨卡拉墓地,埃及日本联合考古队对一座在岩石上开凿的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并出土一系列各历史时期的文物。发掘者称这座墓葬的年代可追溯至第二王朝时期,出土的随葬品为人们了解当时古代人的生活提供了一扇窗口。该墓葬在历史时期曾多次被使用,考古工作人员成功地辨认出数座托勒密时期的遗骸,以及一件残破的第十八王朝时期的木棺,棺内保存有一件完好的雪花石膏材质的容器。其它较为重要的随葬品还包括一件彩绘的丧葬面具、2尊伊西斯女神的陶像、孩童神哈尔波克拉特斯(Harpocrates)的陶像、各种护身符、陶器,以及写有僧侣体文本的陶片。该发现为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考古材料。

下埃及和西奈半岛地区

9.一处军事要塞出土拉美西斯二世铜剑,新王国时期,布海拉省

一支埃及考古队在位于三角洲西部的泰勒阿布卡因遗址(Tell el-Abqain)发现一处新王国时期的军事要塞。这处军事设施包括军营、粮库、武器库和其它补给设施等。考古工作人员成功地清理出当时士兵做饭用的烤炉,并在大尺寸的储藏罐中发现了鱼骨和其它动物骨头的残留。值得一提的是,在发掘时工作人员清理出一把刻有拉美西斯二世王名圈的青铜剑,暗示这座兵营在第十九王朝时期的重要性。另有2块建筑构件上也刻有该法老的王名圈,以及一位名叫巴依(Bay)的高官。遗址内还埋葬着一具牛骨,发掘者解释道,牛在古埃及文化中是力量、富足和繁盛的象征。此外,遗址内还出土了大量的武器、狩猎工具、饰品等个人物品,以及刻有阿蒙神和普塔神形象的圣甲虫印章。这座布局规整、设施完善的军事设施展现出古代埃及建造者高超的设计规划水平。同时,此次考古新发现也反映了泰勒阿布卡因遗址在三角洲西部地区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为这一时期古埃及人在西北边境抵御利比亚部落和海上民族的入侵提供了考古学实证。

10.布托神庙内部发现“天文观象台”,埃及晚期,泰勒法拉因遗址

一支埃及考古队在位于谢赫村省的布托神庙遗址中清理出一座第二十六王朝(约公元前6世纪)的泥砖建筑,其面积约为850平方米。据发掘者称,这座建筑的塔门朝东,便于观察日出。在位于大厅中央的石台之上,残留着记录日出日落相关的铭文。考古工作者在建筑内部还发现了一处用来观测日影的设施,观测标记用的石块被安放在一块4.5米长的石灰岩石板上。一同被发现的还有一件专门用于观星的工具(古埃及语称Merkht),以及其他与天文和时间有关的石刻符号。据文物主管部门官员称,该遗址是目前已知该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天文观象台。这一发现凸显出古代埃及人的天文学知识和制定历法的能力,为深入了解古埃及的天文观测技术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证据。

11.塔波西里斯神庙遗址出土埃及王室头像,托勒密时期,亚历山大港

一支埃及多米尼加联合考古队在位于亚历山大港西侧的塔波西里斯麦格纳神庙遗址(Taposiris Magna)内发现了一处奠基坑。该奠基坑位于神庙围墙的南侧,里面埋藏了丰富的宗教仪式用品,包括小陶罐、油灯、大理石和石英石的石料、铁器、珠子、玻璃器,以及刻有拉神铭文的圣甲虫护身符。此次出土的2件石像值得注意:一件是用白色大理石雕刻的王室女性的头像,发掘者坚信其描绘的正是“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另一件为石灰岩材质半胸像,描绘的是一名头戴埃及方巾的托勒密时期的法老。遗址内还出土了337枚铜币,个别铜币上铸有克里奥帕特拉七世的头像,但发掘者有关出土头像的观点尚需进一步讨论和证实。

12.泰勒哈布瓦遗址发现一座距今3500年的王室建筑,新王国时期,西奈北部

一支埃及考古队在位于西奈半岛北部地区的泰勒哈布瓦遗址(Tell Habuwa)发现一处泥砖建筑遗迹。据发掘者初步分析,这座泥砖建筑的年代为第十八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根据建筑布局和出土陶器分析,该建筑很有可能是供该法老在行军途中休养的王室建筑。这座泥砖建筑入口朝北,由一大一小两间互通的厅堂和数间房间组成。大厅内立有三根石灰岩石柱,小厅在东西两侧开门,门旁各有一对直径约两米的石灰岩材质的柱基。该建筑在第三中间期时被当作墓地用于埋葬盛有儿童遗骸的尖底瓶瓮棺。该遗址的发现持续完善人们对于新王国时期西奈半岛军事历史的认识。

作者:高伟

审核:贾笑冰

责编:韩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