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平台的出现,极大地便利和促进了生活消费,也催生了骑手、跑手等业务的出现,这样的平台运作模式,如果被用在法治服务方面,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12月11日,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一家具厂老板杨先生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以前他的公司遇到了法律难题,不知道找哪一个职能部门处理,但是现在,他只需要找到“法治跑团”,就能一键式解决。现在,这里处处都有“法治跑团”的身影。

什么是“法治跑团”?他们又有什么作用?封面新闻记者跟随四川“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年”主题报道团进行了一番走访。

726名法治“跑手”

所谓的“法治跑团”,就是巴中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充分整合执法司法和社会法治资源,牵头搭建的一个服务平台。

巴中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充分整合执法司法和社会法治资源,牵头搭建“法治跑团”服务平台。(摄影:张磊)

在这个平台中,联合政法各单位、行政执法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多家单位,建立拥有726名“跑手”的执法司法和社会法律服务两支队伍,搭建全域覆盖的“法治跑团”服务体系。

为了让企业少跑路、服务更贴心,巴中市按照“一园一站”原则,在重点工业园区建立法治服务站12个,落实专人“全天候”坐班,为园区企业全方位、零距离提供“一站式”法治服务,在中心乡镇设立法治服务联络点67个,打通服务市场主体“最后一公里”。

有了平台,如何跑起来?在“法治跑团”基础上,还建立两支专业“跑手队”,从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学会会员中选拔“跑手”477名,组建社会法律服务跑手队伍;从法院、税务、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行业部门选拔人员249名,组建执法司法服务跑手队伍,根据园区企业法治需求类别,确定“跑手”开展法治服务。

从政府“端菜”到企业“点菜”

“企业遇到难题,可以下单,然后法治跑团来派单,执法司法单位来接单……”巴中市恩阳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超介绍,按照“法治跑团”的运作模式,通过市场主体下单、跑团平台派单、执法司法单位接单制度,制定主动对接、提前告知、登门办理、及时反馈服务流程,推动“大厅办”向“登门办”、“窗口办”向“线上办”转变。

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企业园区法治服务站,实现政府“端菜”到企业“点菜”,让法治服务主动向企业靠拢,企业法治需求得到更加精准高效解决。

巴中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充分整合执法司法和社会法治资源,牵头搭建“法治跑团”服务平台。(摄影:张磊)

如何细化和落实?据了解,“法治跑团”线上线下都可以解决企业的难点痛点,比如开通了服务热线、电子信箱等线上方式和“跑手”面访、服务站(点)收集等线下方式相结合,及时登记受理市场主体需求。

一站式研判派单,全流程跟踪问效,法治跑团办公室会定期收集办理进度、跟踪督办,及时回访和开展满意度测评,确保市场主体需求得到有效解决。建立“跑手”平时考核机制,对执法司法服务和社会法治资源服务两支跑手队伍开展分类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参加和退出“跑团”以及评先评优重要依据。

同时,在跑团办公室、法治服务站点设立“举报信箱”,开通投诉、举报、反映绿色通道,在受理和办理企业法治诉求的过程中,同步受理企业涉法涉诉举报及信访问题,确保企业意见说得出、听得到。

数据显示,巴中市全面推行“法治跑团”以来,开展法治宣传咨询330余场次,发布涉企典型案例20余个,建设园区法治服务站点12个,开展法治体检活动223家次,提出企业经营发展合理化建议106条,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纠纷129起,法治代办快办5万多件次,为全市195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一对一”涉法事务全流程服务,全面推行行政处罚“轻微不罚、首违不罚”,涉企检查次数、涉企罚款同比下降明显,涉企案件受理审查时间缩短1/3,“小事不出园、大事找跑团”成为执法司法部门和市场主体的基本共识,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定心丸”。

来源: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