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适逢内江大头菜的采收季节,田间处处都是农户忙碌的身影。12月11日,在当地闻名遐迩的“大头菜村”——内江市威远县向义镇大冲村,举行了一场内江大头菜新品种“内根芥1号”的测产验收会,“内根芥1号”比当地传统大头菜品种更高产、更鲜香脆嫩的特点受到了专家组的认可。
测产现场。
据了解,“内根芥1号”是经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于去年底认定的一个内江大头菜新品种。它的选育缘自一个偶然。内江市农业科学院油菜所所长王仕林多年来一直喜欢用大头菜佐餐,而大头菜属于芥菜的一种,也与油菜一样同属十字花科植物,有一次,王仕林在搜索文献资料时,意外地发现内江传统的大头菜品种“枇杷叶”已长期种植几十年,出现了品种退化、纯度很低、病虫害较重、风味口感不稳定等问题。如此,作为四川“四大名腌菜”的内江大头菜,产业和规模虽然犹在,但影响力正逐步变弱。于是,自2016年开始,在王仕林提议之下,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内江师范学院、威远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们自发组成了内江大头菜研发团队,开始对传统品种“枇杷叶”进行杂交改良,并在绵阳、宜宾等地进行了3年品比试验,成功选育出了“内根芥1号”。
“‘内根芥1号’具有产量高、抗病力强、鲜香脆嫩的特点。”内江大头菜研发团队成员、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宋中平介绍,“经过我们的品比试验以及连续两年在大冲村的大面积示范来看,‘内根芥1号’比对照品种‘枇杷叶’增产27.1%,还原糖含量(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高还原糖含量的蔬菜可能口感更甜)、氨基酸含量更优于‘枇杷叶’。”
测产现场。
当天,由四川省种子管理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西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专家组,现场随机抽选3块种植了“内根芥1号”的大头菜田进行人工实收测产,平均亩产高达3796.7公斤。专家组组长、西南大学教授汤青林说:“‘内根芥1号’是一个鲜香脆嫩、抗病抗逆性强、优质高产、适合加工的大头菜新品种,从测产结果来看,‘内根芥1号’比对照‘枇杷叶’增产了百分之十几。但今年有高温干旱天气的不利条件,而且,现在也不是最佳采收时机,如果推迟到月底再来测产,效果更好。”
“我村共有4500亩常年种植大头菜,亩均产值6000元,带动周边市县26个村规模种植大头菜。但是,我们的‘枇杷叶’由于多年自留种,品种已经退化,亩产只有7000斤左右。”大冲村党总支书记黄锟说,“从我们这两年示范种植‘内根芥1号’的情况来看,它的亩产比‘枇杷叶’要高几百斤,而且用它腌制出来的大头菜比‘枇杷叶’更香更脆更嫩。”
农户在对收获的大头菜进行初加工。
随着“内根芥1号”在威远县的示范,其得到了四川省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威远县)共建项目和2024年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支持。
内江市农业科学院油菜所所长王仕林介绍,种植大头菜广受内江农户欢迎,“内根芥1号”的示范推广将进一步调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促进内江大头菜产业发展。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