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适逢中药材天冬的采挖时节。12月11日,在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庙儿坡村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的试验基地,科研人员小心翼翼地采挖着天冬。这些天冬刚栽一年,株型比较瘦小、天冬果实也不够大,但可是一个宝贝。原来,它们是本月才通过四川省非农作物品种认定专业委员会评审的四川首个突破性天冬新品种“川冬1号”。据了解,“川冬1号”结束了四川缺乏天冬良种的历史,即将进入扩繁推广阶段。
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庙儿坡村种植的天冬。
“内江是‘中国天冬之乡’。传统天冬农家种一般是由野生种经人工驯化而来,来源广泛、类型多样,没有经过优选和培育,因此,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算作品种,更不是良种。传统天冬农家种,表现出来的性状类型多、植株不整齐,核心原因是血缘不纯。比如,茎杆粗的粗细的细,茎杆颜色紫的紫绿的绿,块根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纺锤形、有粗短形。”内江市农业科学院中药所所长吕向阳介绍,为此,从2014年开始,研究所从内江、资阳、遂宁等地收集天冬农家种资源100余份,开展资源评价和利用研究,历经漫长的提纯选育,材料于2019年定型。
刚采挖出来的“天冬1号”。
2000年,内江市农科院与东兴区医药大健康产业推进中心达成合作,联合在内江市东兴区、资中县、安岳县等地开展新品种多点试验。今年12月,“川冬1号”通过认定 ,成为目前四川认定的首个天冬新品种。“川冬1号”取得了多方面突破:一是外观形状整齐一致,并可稳定遗传;二是产量高,比大田生产(一般亩产干货450公斤)增产16%以上;三是醇溶性浸出物达到95%-95.6%,大大高于《药典》规定,这意味着“川冬1号”的有效成分含量更高,质量更好;四是抗根腐病能力强。
科研人员现场展示“川冬1号”。
吕向阳还说,“川冬1号”适宜川南地区海拔1600米以下种植,但目前它还只是原原种,还需加强种苗扩繁,生产出更多的原种和栽培种,以便尽快推广应用,这个过程还需要两三年时间。
内江市东兴区医药大健康产业推进中心副主任刘雄伟介绍,目前在内江市东兴区顺河镇花池村已经打造出了全国最大的天冬育苗繁育基地,已经专门腾出一块地,即将进行“川冬1号”种苗的繁育,并将集成栽培新模式和新技术,加大示范推广,助力农民增产增收,擦亮“中国天冬之乡”品牌。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