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薛维睿
12月1日至8日,2024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以下简称: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在成都市武侯区举行。赛场内,来自全世界的16支顶级乒乓球队伍齐聚,用青春力量书写乒乓风采。赛场外,以紧邻比赛场馆的世界杯公园为原点,“混团黄金周”活动精彩纷呈,球迷们在四川省体育馆观赛,在玉林路逛世界杯公园,玩乒乓游戏,感受烟火成都。
这场彰显国际标准、中国特色、巴蜀韵味、天府魅力的乒乓盛会,为全世界乒乓球运动员搭建追逐梦想的舞台,也将国际精品赛事的巨大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创新扩展“体育+”消费模式,大赛为城市带来活力,为发展注入动能。据初步统计,本次混团世界杯共带动消费3.8亿元,较去年2.5亿元增长52%。
12月1日,2024年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开幕。当天上午,四川省体育馆入口排起数十米长龙,来自全国的球迷观众翘首以盼、等待入场。“期待了好久,终于等到这次比赛。”来自广州的观众徐薇说,她和朋友准备在成都多待几天,看比赛、吃火锅,来一场Citywalk。
赛事门票销售火爆,观众跨城观赛热情高涨。据统计,2024年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共售出门票10.17万张,实现门票净收入4500万元,较去年增长73%。购票观众中,成都市内占23.4%,市外占76.6%(其中:省外占63.5%,市外省内占13.1%)。
2024年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在开幕现场。华小峰/摄
一场赛事带火一座城。数据显示,11月26日至12月8日,武侯祠锦里、春熙路太古里、熊猫基地、东郊记忆等重点旅游打卡地接待游客372.28万人(次),赛事期间全市重点酒店预订火爆,预订平均增长约25.6%,入住率增长22.1%,营业额约增长16.8%。
万千球迷聚集,赛事周边产品火出圈。在赞助商门店和官方特许店,限量发售的产品及特色周边吸引来自全国的球迷排队购买,场馆旁的精品咖啡、特色美食店生意火爆。
官方特许店内人气十足。武侯区委宣传部供图
“这个乒乒的毛绒解压球太可爱了!”“徽章居然限购了,本来想给朋友带一个的!”在混团世界杯官方特许店,乒乓徽章、特色书签、毛绒玩具等成为球迷选购的热门产品。
“这次很多产品受欢迎,刚上架10分钟、半小时就被抢空了。”2024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官方特许店店长周灏宇说,赛事期间,店内商品销售火热,店员加班加点准备货品。截至12月5日,5家门店销售总额已突破100万元。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赛事经济持续升温。经初步统计,本次混团世界杯共带动消费3.8亿元,较去年2.5亿元增长52%。其中,赛事的举办带动场馆周边200余个商家实现营业收入总计约4800万元,平均增幅220%。
街边巨幅海报、指路地贴、吉祥物立牌、巨型乒乓球拍……在玉林片区的世界杯公园,各种世界杯元素将“混团氛围”拉满,“乒向未来”互动游戏、玉林路民谣音乐季返场开放麦等互动活动精彩不断,让市民游客玩得不亦乐乎。
民谣里的大屏直播赛事实况,更成为赛场之外的“第二现场”。“这里有很多乒乓球爱好者,大家一起为球员加油助威,看比赛更有氛围。”成都市民刘安说,他一有时间就来民谣里看球,在这里和众多球迷见证了中国队夺冠。
赛事期间,民谣里累计承接球迷、市民、游客过万人次,在火热激情的比赛氛围外,也让外地球迷感受到成都的烟火气与松弛感。
球迷在民谣里观看赛事转播。杨柳/摄
国际乒联集团及WTT世界乒联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丹顿感叹,“球场内只能容纳5000人,但世界杯公园可以让更多人体验到成都的文化、乒乓球的文化。”据统计,从11月28日正式开放至全部比赛结束,世界杯公园入园人流合计约22万余人(次)。
赛事宣传引流,让城市形象再度提升。今年,成都坚持共办共享、惠民利民,实施“家门口”的运动设施建设,推进道路交通、建筑立面、街区景观等改造提升和风貌整治,打造世界杯公园,设置精彩活动,全方位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形象,营造全民热爱、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混团黄金周活动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与。杨柳/摄
赛事期间,402个话题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相关话题阅读量、短视频播放量超86亿次。网民纷纷为国乒队员助威,分享观赛及打卡良好体验,为成都赛事氛围点赞。
孙颖莎“客串”颁奖嘉宾、王楚钦“输给”民间高手、王曼昱分享健身窍门……12月9日,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教练走进成都的社区、学校、公园,与成都市民、球迷、乒乓球爱好者展开互动交流。
王楚钦与川剧变脸艺人互动。华小峰/摄
国际赛事与城市文化的融合,点燃了成都市民游客的体育热情,也让运动员们体会“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奋进中的创新之城”的万千气象和独特魅力。
孙颖莎走进龙江路小学。武侯区委宣传部供图
12月1日至4日以及12月6日,5场“球场和校园·来自世界杯的青春对话”在民谣里举行,澳大利亚队、埃及队、美国队、法国队和韩国队先后走进活动现场,与来自成都大中小学的学子们展开交流互动。
埃及队运动员来到“球场和校园·来自世界杯的青春对话”活动。杨柳/摄
活动现场,青城武术、四川清音、川剧变脸等具有巴蜀特色的节目上演,成都学子们带来合唱《成都》、空灵鼓演奏《茉莉花》、中法双语演唱《夜空中最亮的星》等表演,让各国运动员感受到四川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成都青少年的蓬勃朝气。
“我很喜欢这次在熊猫基地的旅程,这是一次很棒的经历,大熊猫非常可爱。”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参观,瑞典队队员伊萨克·阿尔弗雷森将大熊猫“花花”玩偶带回家,他表示,“成都是一座非常棒的城市,我们喜欢在这里打乒乓球,球迷们都特别热情。”
运动员在熊猫基地购买大熊猫玩偶。薛维睿/摄
“多年来,国际乒联多次将世界级大赛带到川蜀大地举办,是基于这片土地对乒乓球的热爱、举办赛事的专业性,以及乒乓球项目深厚的群众基础。”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说,通过持续举办国际赛事,成都也将进一步推动乒乓球项目的普及度和参与度,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