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报道专题)
四川日报全媒体“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大型人文融媒报道持续推出,今日《四川日报》连版推出第六十二期,专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
尹鸿,1961年出生于重庆合川,清华大学教授,影视和传媒理论家、批评家、策划人。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任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电影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致力于影视与传媒领域的各项研究,担任多个国家级重要影视奖项评委和多家媒体顾问,参与过数百部影视剧和电视节目策划。兼任多家学术刊物编委。出版《通变之途: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产业》《跨越百年: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百年中国电影史》等20余部著作。
在尹鸿看来,要让你的研究跟国家的需要发生关系,让我们的学科和学术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文化自信也是一种“阳光”,如果我们能够从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去找到那种民族性的、民主性的、人民性的元素,跟现代生活进行融合,它也会生长出新的文化元素;我们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让电影创作者可以更多、更好地去发掘题材,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创造自己独特的艺术发现;越想成为一个文化强国,就越要用一种更平和的姿态去看待全世界不同的文化。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62)丨应对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让中国电影“迎风而立 向阳而生”——专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中国电影有着自己独有的表达语言与呈现方式,我们要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电影之路,就不能生搬硬套,照抄西方的好莱坞模式,把我们的文化运用中国式表达呈现在各国的大银幕上。
电影这行,不是孤立的艺术,得和国家需求手拉手。文化自信就是电影的底气,从千年文化里汲取养分,再撒到现代生活的田野里。同时,别给创作者太多束缚,让他们自由发挥,中国电影肯定能在世界电影的森林里长成参天大树,不怕风雨,只向阳光。
文化传承需有引路人,尹鸿恰似那执灯者。他倡导电影研究系国之所需,文化自信孕新篇,创作环境宜宽松,此般理念若践行,中国电影必将“迎风”展新颜,“向阳”谱华章。
广袤无垠的中国大地有着取之不竭的优秀题材,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同样有着我们特有的精神符号,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影响世界就要根植华夏、深耕细作。
把握机会,应接挑战
中国电影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