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春节成功申遗
“羌年”成功转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从此,“羌年”不仅仅是歌舞升平的岁月瑰宝
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更是古老羌文化对世界的盛情邀约
中国羌城 大禹故里 云境北川
作为羌族儿女繁衍几千年的乐土
说起“羌年”
北川可太有发言权了
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川,走近“羌年”
云朵上的民族——羌族
羌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历史最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有“民族活化石”之称,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文化。
羌族源于古羌,自称“尔玛”或“尔咩”,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上,就能寻到“羌”人的身影。
羌族人习惯把村寨住房建在高山或半山地带,占据着高高的位置;还喜欢穿富有特色、绣有漂亮云纹的“云云鞋” ,所以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的说法是“没有歌不行,没有舞亦不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出羌歌、萨朗、羊皮鼓舞、羌笛、口弦等独具特色的艺术瑰宝。
当一曲婉转悠扬的羌笛旋律响起时,当人们围着篝火转起圈时,那镌刻着羌族古老文化的基因与生生不息的民族活力,便展现在北川这片广袤的大地上。
在沧桑、古朴、精致的羌寨中,羌族人民如同深山中的精灵,编织和书写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不断充盈着中华人民智慧的宝库,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渗透于羌族人民衣食住行之中。
羌族人民聚族而居,少则几户多则上百户即可组成一寨,俗称“羌寨”。在群山中找到羌寨并不难,如“东方金字塔”般伫立在山腰的便是羌碉,而羌碉,就是羌寨的标志之一。羌族碉楼营造技艺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北川,许多羌族女性从小就开始学习刺绣,世代相传。羌族相信万物有灵,所以羌绣在图案的选择上也多以绚丽多彩的几何图案、自然纹样或花卉鳞毛构成,民族风格非常浓郁,充分展示了羌族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岁月的长河中,羌族人民创造出了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北川老腊肉、刨汤晏、全竹晏、羌山香碗……这些特色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佳肴,更是羌族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
走北川,过羌年
羌年,羌语称“日麦节”“日美吉”。时间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羌族人一年中庆丰收、祈平安最为隆重的节日。
羌年起源于羌族人对大自然的敬畏、感恩与崇拜,即所谓“祭天还愿”。
羌年里,整个北川都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之中,男女老少都会身着节日的盛装,相聚在一起互道祝福,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羌年的庆祝活动大体由祭祀和娱乐两部分内容组成。
祭祀由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或者释比带领大家宰杀牛羊祭天神,焚烧纸做的猛兽,驱除邪恶。
接着就是娱乐活动,男女老少在草坪上围成一个个圆圈,载歌载舞,其间,穿插饮咂酒、馈赠所带美食享用、互贺新年等活动,狂欢到深夜方尽兴而散。
1991年至今历时33年,北川坚持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组织羌年庆祝活动,庆羌年已经成为北川的一大文化品牌。
(1991年羌年)
(2001年羌年)
(2003年羌年)
(2011年羌年)
(2013羌年)
(2014羌年)
(2015羌年)
(2016羌年)
(2017羌年)
(2018羌年)
(2019羌年)
(2020羌年)
(2021羌年)
(2022羌年)
(2023羌年)
历经千百年的传承,羌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流淌在羌族儿女们血液里的一种情怀。
重新认识一下
现在是: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羌年
明年,欢迎大家
来北川,过羌年!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