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芭拉·米洛拿起一个草莓大小、几乎透明的小块。它在日光下依稀可辨,而且重量很轻。严格来说,它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物质之一。专家们称之为气凝胶。

气凝胶的潜在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现在人们对它的兴趣也同样浓厚,尤其是在中国。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气凝胶工作组负责人米洛说,中国的研究人员如今已在全球领先。例如,中国的高铁车辆内都使用了超绝缘气凝胶毡。这意味着,即使在酷热的天气里,空调系统也不会罢工。

在中国,这背后无疑有一个大计划。中国已将气凝胶列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中国希望在这些材料的开发方面成为全球领导者。

这份清单值得仔细研究:毕竟,它显示了中国是如何战略性地将西方公司赶下世界之巅的——从一项技术到另一项技术,从一个市场到另一个市场。这份材料清单也预示了未来几年东西方之间可能出现激烈经济竞争的各个领域。

在中国致力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努力中,新材料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到2035年,它们应使中国工业能够向市场推出超越西方的突破性新产品。

莱布尼茨新材料研究所科学主管维尔弗里德·韦伯表示:“中国正在采取极其巧妙和战略性的方法,以实现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他说,每种材料的开发都有大批科学家参与,他们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此外,中国也在利用全球从化石原材料向低碳环保原材料过渡的机会。许多市场因此被重新分配。这对德国经济而言,尤其意味着惨重的损失,毕竟德国在材料科学领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造就了巴斯夫和科思创等全球性企业。欧盟委员会目前正试图通过欧盟创新材料等倡议来应对这一局面,但许多研究人员都在自问:这样做就足够了吗?

韦伯最近前往位于珠江三角洲的科技大都市深圳,这次经历让他大开眼界。这座与香港毗邻、以数字公司闻名的大都市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新型活体材料研究所的所在地,而这也是韦伯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他说:“深圳在这一领域如此密集的研究人员和设备是我从未见过的。”

中国政府确保前沿材料开发人员拥有所需的一切。基础设施使中国的研究人员和初创企业能够立即大量生产新发现的材料,积累经验并利用学习效应。

这些效应的价值已经在新型电池的开发中得到了体现。例如,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已是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国际顶级供应商。恩捷股份是全球领先的锂电池隔膜供应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则共同领跑整个电动汽车电池业务。

为了按照这一模式系统地接管其他技术领域,中国一直要求科研领域与经济界相互交流。韦伯说,据他所知,一些研发中心的下面两层是初创公司,上面就是国家实验室。初创公司当然可以使用研究人员的技术。

由于严格的竞争规则,在中国很正常的事情在德国却很难推进。尽管如此,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气凝胶研究人员仍试图复制中国模式。他们希望在于利希建立一家气凝胶试验工厂。

布鲁塞尔似乎已经意识到来自中国的威胁。通过欧洲共同利益重要计划,欧盟委员会已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竞争规则,至少在微电子、电池制造、氢能和制药行业是如此,以期取得进展。此外,欧盟创新材料也旨在振兴新型材料开发。欧盟委员会希望与经济界合作,建立一个价值数十亿欧元的联合资助平台。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说法,目前全球创新材料专利中有22%来自欧盟。然而,从超过五年前开始,这一数字就一直在下降。

本文由德国《经济周刊》网站11月25日发表,原题为《中国凭借这种材料超越我们》,作者是托马斯·施特尔策尔。

微信审核 | 陈鹏

微信审核 | 陈锐 李琦

微信编辑 | 郭庆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