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际铁路港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
西部陆海新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主通道
建设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北部湾港、洋浦港),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三条通路,共同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
重庆和成都,“镶嵌”在四川盆地东西两侧,山水相依,文化同源。这一对“双子星”,长期以来引领着西部的开发与开放。再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具备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南亚、东南亚的独特优势。
今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实施5周年。从倡议到共建、从起步到繁荣,西部陆海新通道日益成为我国西部腹地通达东盟、走向世界的运输大动脉,成为连接全球供应链中心的合作大桥梁。
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正持续放大成渝双圈发展效能。日前,2024“主流媒体看通道”主题采访活动启动,记者从成都启程,东行重庆,透过通道看成渝。南行广西,走访口岸看园区。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视野体系中,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不竭脉动间,探寻三地产业园区发展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特色方法。
内陆腹地
一跃成为对外开放桥头堡
西部陆海新通道,从成渝出发,东连长江黄金水道,西与中欧班列对接,南至广西北部湾港。西部陆海新通道西、中、东三条主通道,像极了一朵盛开在中国西部的美丽“花朵”。西通道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中通道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东通道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不难看出,重庆与成都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不可或缺的两极。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对两座城市给予重托——重庆,建设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成都,发挥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作用,增强对通道发展的引领带动。自此,传统意义上内陆腹地的区位劣势一跃成为对外开放桥头堡的竞争优势。
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的对外开放“章节”中,重庆与成都不谋而合。地处内陆腹地,却更加渴望“出海”,2021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印发以来,两地高水平开放可圈可点。
用数据说话。1—10月,成都机场客运吞吐量、货运吞吐量分别增长17.7%、35.1%,国际班列开行量增长2.7%,获批建设国家现代物流战略支点城市;今年1-9月,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5188.5亿元,“新三样”出口额增长1倍,汽车出口额增长51.9%,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211.4%。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再为两地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企业来讲不仅仅是多了一个选择,更重要的是多了一个机遇。”青白江欧洲产业城企业服务部部长白子锐这样认为。该园区以往大部分企业的“出海”常规路线是,陆运至重庆,取道长江至上海,再登船驶向大海。以新加坡为目的地测算,全程需要25天左右。如今南向走西部陆海新通道,产品在成都国际铁路港装箱启程,至北部湾港换乘货轮,只需要8天即可抵达新加坡。
时间成本与物流成本的“双降”,使成都与重庆以及其他西部省份的制造业产业链向东南亚传递的效率更高,全新的海外市场已然能够触及。“现在园区的部分企业,已经在谋划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开发之前没有涉及的东南亚市场,这对丰富产品品类、提升产能是很有帮助的。”白子锐说。
新通道载体究竟什么样?走进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沙坪坝片区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视野可及之处皆是码放整齐的集装箱。数十米高的龙门吊频繁起吊,装满重庆本地及外省商品的集装箱登上火车,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渝满俄、渝甬四向国际班列线路62条,辐射125个国家的542个港口。
22平方公里面积的已建成区里,布局有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兴隆场特大型铁路编组站两大铁路设施,设有铁路口岸和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建成投运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它们有多忙?以整车进出口为例,1-8月,这里完成整车进出口达5.15万辆,数量、品类位列全国第一。
340多公里外的成都青白江,成都国际铁路港同样繁忙。这里是四川唯一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拥有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远期将达到40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
全力以赴“运”的同时,成都铁路港还努力“想”,在陆上物流与贸易新规则的探索上颇有收获:累计形成137项制度创新成果,45项创新经验获得国家部委或省级复制推广。
跨省搞联盟
成渝园区密集“联”“建”
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发送集装箱共计86万标箱。“出海”的商品中,有来自成渝携手共建的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万亿产业集群”的高价值产品,也有电机、化肥、生活用品等中低价值产品。
伴随这条新通道建设的日臻完善,会有更多“成都造”“重庆造”出口海外,推动产业发展,为城市经济带来增量。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成渝两地承载各自特色产业的产业园区,应如何进一步“联”出新效能、“建”出新成果?
实际上,在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的密集动作里,产业园区的出现始终高频。来自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的案例统计显示,承担“产业旗舰”作用的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围绕数字经济等组建“八大产业旗舰联盟”,成为国家级新区首个跨省“产业联盟”。2023年,两新区以占双城经济圈1.5%的国土面积,贡献了11.7%的经济总量。
成都医学城携手重庆国际生物城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竞合性开展的多方位合作留下这样一串痕迹:发布要素合作清单4次,涉及合作事项50例,累计互访50次,推进企业交流10余次。目前,两座园区已集聚医药企业约700家,在研在产药械品种1600余个,产业规模超500亿元……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产业园区处相关负责人认为,无论区域自主协调模式还是集中专业化的产业布局,重庆与成都都极为重视产业园区的特色引领与新兴产业的创新驱动。“刚刚召开的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会议第三次会议确定,下一步将以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现代产业体系互联互通为目标,推动两地先进制造业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他建议,重庆与成都应多为制造类企业搭台,帮助园区企业借新通道拓展新市场,“邂逅”新机遇。
来源:锦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