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名片

中天镇位于乐至县西南部,距乐至县城24公里,距资阳市区31公里。中天镇是集蔬菜种植、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基地,建有酱腌菜、豆瓣酱产业区,素有“百年工艺、中天酿造”美称。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天酿造产业园现有原料生产基地3万亩,年加工产品20万吨,年产值8亿元,成为仅次于郫都区、眉山的全省第三大酿造食品生产基地,主要产品为酱腌菜和调味品。

川观新闻记者 田姣

11月26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资阳市乐至县中天镇的四川省川龙酿造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正将打包好的泡小米椒、泡豇豆和豆瓣酱等产品整齐码放着。当天下午,这些包装好的产品将分发运输到全国各地,成为众多餐厅、食堂等后厨的必备调味品。

在乐至县中天镇,类似川龙酿造食品有限公司这样的小微食品酿造企业有12家,占该县食品生产企业的30%。长期以来,小微食品企业检验设备能力不足、运行成本高、结果不精准等问题凸显,出厂检测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中天镇探索建立了全省首个“共享集中检验室”。

产品不合格率下降80%

“产品在抽查中不合格被处罚,产品质量差被商家退货,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回忆起6年前,川龙酿造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道超印象深刻,那个时候各家企业的出厂检验“形同虚设”,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改变发生在2018年。在原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园区12家生产企业联合出资,按照“协会主导、企业自筹、部门帮扶”的原则,探索建立了全省首个共享集中检验室,聘请专业检验人员专职开展检验,有效解决企业自检效果差的难题,“破冰”出厂检验难题。

共享集中检验室检验员正在检验样品。

距离川龙酿造食品有限公司不足两公里,就是共享集中检验室。当天,乐至县清溪园食品有限公司送来的6袋泡二荆条成为检验室的“主角”。入库、登记、粉碎制样、称量、预处理、二氧化硫蒸馏仪、液相色谱仪检测……经过一系列操作,检验员再依据专业公式计算样品添加剂的含量,以此判断是否在标准范围之内。

“泡小米椒、泡二荆条等酱腌菜的出厂检验项目包括感官指标、水分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总酸等理化指标、食品添加剂含量等8个检验项目。“检验员万阳告诉记者,这些检验项目可以确保酱腌菜的生产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产品。

四川省川龙酿造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整齐码放的泡小米椒、泡豇豆等产品。

万阳介绍,自共享集中检验室成立以来,12家企业自觉委托检验5346批次,其中成品、半成品4315批次,筛查不合格715批次;送检原料1031批次 ,筛查不合格382批次,不合格品第一时间得到处置,确保隐患早发现、问题早解决,产品不合格率较检验室运行前下降80%。

企业检验费用下降50%

共享集中检验室建立以来,吸引了来自河南、广西等省外的市场监管局来进行交流调研。其中,运行模式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据了解,从共享集中检验室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只对内、不对外检验”的原则,由12家企业成立的中天酿造专业技术协会负责日常运行管理,企业按照生产规模、生产批次量承担检验等运行费用。‍

王道超也是中天酿造专业技术协会的会长,据他介绍,共享集中检验室成功破解小微食品生产企业设备欠缺、检验能力不足、委托检验费用高等难题,分摊共享集中检验室检测的费用,比企业独立建立检验室或者委托检验的费用下降50%。

王道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没有建立共享集中检验室之前,每家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需要请一个兼职或者全职的检验员,每年的人工成本至少需要两到三万元,再加上购入设备、检验的药品耗材等费用,每年至少需要4万元。现在每家企业只需要缴纳几千到2万不等的会费,就可以不限批次的“应检尽检”,“比如我们公司每年就缴纳2万元的费用,今年以来已经送检了三百多个批次的产品。”


共享集中检验室检验员正在检验样品。

不合格率下降、检验费用降低为企业发展增加了“底气”。乐至县大靖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从最初的一条生产线已发展到如今的三条,实现年产量3万吨,年产值6000余万元。公司董事长苏国灿提到,共享集中检验室不仅节省了大量资金投入,还让企业的检测能力从形同虚设变得专业可靠。同时,检验制度的完善,让企业生产和检测各司其职,检测准确率超90%,产品质量更有保障,企业发展也更有信心。

与此同时,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还指导建立完善了共享集中检验室操作规程、检验员岗位责任、留样管理、经费管理等22个内部管理制度,制定产品送样、检验原始记录、留样记录、不合格产品记录等6个台账,确保共享集中检验室整体运行规范化、标准化。‍此外,每年由县局牵头抽取样品送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开展比对试验,进一步提升检验室的数据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