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婧 李思远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之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抉择,更是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需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目标任务。
当前我国金融正处在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在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金融体系已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金融体系如何更好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使中国顺利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是亟待突破的瓶颈与困局。一方面,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使得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亟需对金融业健体强身;另一方面,大国竞争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海外债券融资、外资进入中国等都受到诸多限制,这亟需国内金融业强大起来,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保驾护航。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需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之下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坚持以下几个导向:坚持金融服务实体,坚持金融服务人民,坚持金融促进可持续发展,坚持金融稳定与安全,坚持金融对外开放。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永恒动力和不竭源泉。金融是滋养经济肌体的血脉,和实体经济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金融的发展壮大依赖于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又需要金融服务来赋能。中国以实体经济立国的特点以及中国庞大的实体经济体量必然要求中国金融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确保金融资源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部门注重金融对科技与产业创新的支持,同时也认识到金融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坚实的产业基础,通过定向降准、结构性减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资金流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小微企业和农村经济,以此确保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央行数据显示,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从2014年的81.43万亿元攀升至2024年6月的250.85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
坚持金融服务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与现代西方金融追求自我增值和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不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本属性与基本特征。中国金融发展不仅要推动实体经济的增长,更要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提高居民的收入及福利水平。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通过完善各类金融机构定位与治理,完善高质量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投资管理需求。此外,《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这就是要让投资者能够获得合理回报,而融资者能够以合理成本获得所需资金。根据中国结算及交易所统计年鉴,截至2023年9月,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数量达到2.21亿,其中自然人占比99.76%,可见个人投资者众多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特征。尊重投资者、敬畏投资者、保护投资者,是资本市场人民性的重要体现。2024年4月国务院出台的新“国九条”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的政治性、人民性,更加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了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强调要坚持稳为基调,要强本强基,严监严管,以资本市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局。9月24日出台的关于股市房市的一揽子金融政策就是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回稳,努力提振资本市场,促进居民财富保值增值。
坚持金融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金融发展以整个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而不是追求短期利益。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上发布的《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4》的预测,我国为实现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将带动相关领域的投资需求超过100万亿元。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不仅需要金融系统的大力参与,更需要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和工具。面对这一挑战,中国正在积极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继续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鼓励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指数等相关产品创新,并加快碳市场和碳金融的发展,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吸引更多民营资本加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融资行列,通过市场化手段将生态环境影响的外部性内部化,引导和撬动更多资源流向绿色低碳领域,支持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金融稳定与安全。金融机构提供的某些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基于公共产品性质,金融产品服务可能存在负外部性,如少数存款人对个别问题银行的挤兑可能波及到整个银行系统。这种外部性会使得金融部门的问题扩散到整个经济体系。纵向审视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历程,横向比较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各国金融实践,可以得出“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没有发生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经济体”这一结论,这得益于中国一直将金融监管置于国家发展战略顶层设计中。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就是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层面要把握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动态平衡;切实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加强监管协同,形成监管合力,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有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中小银行等重点领域风险。
坚持金融对外开放。在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强国不仅要在国内发挥重要作用,还必须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化是实现中国金融强国的重要路径。国际化就是强调开放,封闭成不了金融强国。坚持金融对外开放,就是要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一方面要求国内的机构、产品和投资者能够“走出去”。现阶段,部分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正在巩固和提升跨境业务优势,通过在海外提供人民币贷款、结算、兑换、代发薪、跨境直汇等服务,提升国际参与度。另一方面,国外的机构、产品和投资者可以“引进来”。证券交易所通过丰富跨境产品体系、拓宽境外资金参与渠道、完善境外投资者服务体系等多项举措吸引外资资管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投资。坚持金融对外开放,可以依托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扩大人民币国际影响力。
坚持这5个导向,可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福利,有力防范金融风险,扩大国际影响力,从而在金融强国的支撑下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网友54f6072 2024-11-26
国际化是实现中国金融强国的重要路径。
川观网友54f6072 2024-11-26
金融是滋养经济肌体的血脉,和实体经济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
川观网友1179767 2024-11-26
建设金融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