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鱼

近日,湖南省教育厅印发《岳麓山大学城高校学分互认、后勤共保、设施共用实施方案(试行)》,其中包含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实施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开展后勤共保、设施共用等内容。不过最受网友关注的还是:这三所高校逐步互相开放所有学生食堂,做好各高校学生餐卡转换互通,实现学生刷餐卡可在各高校的学生食堂就餐。

网友们纷纷为此点赞,还有不少人感叹,为什么当年自己读大学时没有这份幸运。“共享食堂”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原因很简单,高校的学生本就来自全国各地,饮食习惯各不相同,单个高校食堂的饭菜再可口,同学们终归还是希望能拥有更丰富、更多元的选择。如今,“共享食堂”的出现,恰恰能够满足广大同学的饮食需求。

更重要的是,“共享食堂”共享的绝不只是一饭一菜,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吃饭于中国人而言,早就超越了果腹的范畴,而是被注入了更深层的意义。年轻人们聚在一起吃一顿饭,也许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珍贵友谊。现在很多大学生家庭条件优渥,家庭生活幸福,但对他们来说,如何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如何学会“交朋友”,其实都是人生路上应该补上的“必修课”。

由此可见,“共享食堂”不仅是一个吃饭的场所,更是同学们社交的“大舞台”。大学的作用从来就不只是提供知识,更在于对年轻人精神、个性的锻炼、培养。不同高校的同学能有更多互相认识、互相了解的机会,还能因为一餐美食领略到不同校园的不同风景,确实是一件美事。

我们更应该看到,不管是“共享食堂”,还是很多高校已经推出的共享课程、共享学分,种种做法背后的导向是一致的——打破了不同高校间的教育壁垒,使得整个大学生活成为一种无界限、无限制的探索过程。

北京大学图书馆内景 新华社发

在高校政策的引导下,年轻人们可以跨越学校的界限,和更多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种交流无疑将扩宽他们的眼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从中不难感受到高校对同学们的关爱,也难怪有很多网友留言:“共享食堂”,暖的是胃,更是心。

其实,各高校学分互认、后勤共保、设施共用的改革,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有利于高校的自身建设。就拿“共享食堂”来说,各家高校的同学恐怕也会相互比较哪家食堂的饭菜更可口,哪家食堂的服务更优质,反过来说,这不就能促进各家食堂不断提升自身的品质?

这可能也是各家高校越来越重视优质资源互惠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因:有合作也有竞争,有激励也有动力,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共育、交流协作。这也正是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好事。

热点视频推荐

↓↓↓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

轮渡口的“爱心零钱盒子”,暖心!

校长当面请教学生,为何令人动容?

“一平米博物馆”,值得点赞!

“一百块地都满了”,共享菜园怎么火了?

“随便进”的政府大院,怎么火了?

文字:小鱼

图片:中国青年报、新华社等

朗诵:王茜

责编:张永群

编辑:吴亚琦 朱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