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徐浩煊

日前,全国首个专门针对产业园区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地方标准——《产业园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规范》(DB 5113/T 44—2024)(以下简称《规范》),由南充市市场监管局正式批准发布。

《产业园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规范》封面。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规范》的起草发布历时近一年,不仅标志着南充市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为产业园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指导和依据。

瞄准产业园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两个关键词,这一《规范》出台的背后有哪些深意?

为啥发布?

政府、企业有需求,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

“经开区的新能源新材料企业众多,经常会有技术创新的需求。”在四川仪陇经济开发区,该县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股股长周光明介绍,近年来,当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迅速发展,其中不乏有大量的中小微企业。但这类企业资金有限,难以请到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要想保障新技术、新成果顺利研发并产生经济效益,政府主导的“普惠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

而企业日渐增长的需求,也成为政府开展工作的难点。“以商标、专利业务为例,囿于没有相关的工作规范,我们只能凭经验给企业做建议,这一过程中难免会有信息疏漏。”周光明告诉记者。

南充高新区。图据南充市融媒体中心

“从全省来看,近年来,省内多地相继成立商标品牌指导站、维权工作站,但工作标准不统一、职能划分不明确,各地也尚未形成标准统一的工作规范。”南充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罗胜介绍。

客观上,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政策所需。今年5月29日,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四川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自今年7月1日起实施。《条例》突出构建保护与促进并重的制度体系,要求积极构建政府领导、部门主管、企业主责、社会各方参与的良好格局。

有啥内容?

聚焦10余个服务项目 对“做什么、怎么做”提出工作规范

“《规范》靶向性明确,一是将范围限定于产业园区、二是提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罗胜表示,以南充为例,各县(市、区)的产业园区,是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科创型企业的聚集地。从需求端看,产业园区的需求量大。

罗胜表示,聚焦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将“服务”内容确定为:为社会公众和创新主体提供政策、产品、信息、咨询等具有“普惠”色彩的基础性服务。

南充三环电子生产车间。图据南充市融媒体中心

纵观《规范》,全文共10个章节,涉及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保障等多个环节,并对每个环节进行细化。以“服务内容”为例,《规范》还共梳理出10余个子项目,涵盖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链条。

“若企业有查询需求,查什么、怎么查,《规范》都进行了明确规范。”罗胜介绍,以知识产权信息查询业务为例,《规范》明确提供包含专利、商标、商标/代理机构、相关案例、相关人才库等在内的关键信息。此外,《规范》还梳理出35个查询渠道,供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成效如何?

打通“最后一公里”, 南充经验有望全省推广

“位于顺庆区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拟投入1000万元研发新技术,但这种技术是否已经申报过、是否已经申请过专利,企业拿不准。”四川省(南充)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负责人王德恩告诉记者,为避免企业重复投入、侵权,在《规范》的指引下,平台帮助12家企业开展了专利导航和专利预警服务,最近正协助一家辖区企业,完成了一项知识产权业务的信息检索服务。

四川省(南充)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徐浩煊 摄

“按照《规范》要求,我们正对接发明人才库,对企业进行专业指导,目前找到了省内某高校的专家,有望促成一个产学研投资项目。”王德恩说道。

在罗胜看来,《规范》的出台,实质上是打通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于企业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服务于企业。据了解,南充9个县(市、区)的市场监管部门,正以四川省(南充)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加速建设各地的平台分站。“全面建成后,各分站将按照《规范》,为产业园区内的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推动企业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罗胜介绍。

“南充的先行先试,在省内开辟先河,将组织全省各市州考察学习。”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此为契机,全省通行的四川版《规范》有望启动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