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俞秀
“五加二”“白加黑”,“绞尽脑汁”“改到迷茫”……近日媒体再次关注到基层“材料围城”现象,“表哥表姐”“材子材女”颇为苦恼。
文字材料,作为政策传达、工作指导、情况反馈、经验总结的重要载体,其重要性不容置疑。然而,当材料成为负担,当形式重于内容,当“写材料”异化为“凑材料”,不仅执笔者苦不堪言,阅读者也难以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反而可能被冗长空洞的文字所淹没。
“材料围城”的根源在于工作导向的偏差和考核机制的单一。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材料的多寡、格式的规范、语言的华丽成为了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甚至替代了对实际工作成效的考量。这种“唯材料论”的倾向,不仅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也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基层干部本应将精力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群众中去,却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材料的编写与修改上,这无疑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更为严重的是,“材料围城”还可能导致工作失真、决策失误。当基层干部忙于应付各种材料,就可能忽视对实际情况的深入调研和思考,导致上报的信息失真、问题被掩盖,进而影响到上级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长此以往,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也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破除“材料围城”,关键在于转变工作理念,优化考核机制,强化结果导向。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工作重心回归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服务质量上来,而不是过分依赖材料来展示工作成果。上级部门在检查考核时,应更加注重实地查看、群众评价等实质性内容,减少对材料的过度依赖,从而引导基层干部把精力用到刀刃上。
另一方面,要优化材料报送制度,精简材料种类和数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冗余。对于必须报送的材料,应明确内容要求,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避免陷入“模板化”“套路化”的怪圈。同时,鼓励基层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材料形式和内容,让材料真正成为反映工作实绩、展示思考深度的有效载体。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网友1358239 2024-11-22
材料写得再好,汇报得再生动,不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也就是一个作文比赛而已!基层工作需要的是用更多的时间走村入户,深入群众中间了解群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三天两头的汇报,没白天黑夜的写材料,没有实地调查的乱决策!
许国松 2024-11-22
材料围城
达州市开江县廖棚标 2024-11-22
为基层减负要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