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字:何开鑫 中国书协草书专委会委员
主办:川报集团驻自贡办事处
自贡市作家协会
自贡市微型小说学会
自贡盐商文化研究会
一碗油渣面
肖正余
腊月二十九下午,望着牵线流淌的屋檐水,父亲脸上就像此时的天空阴云密布。父亲叹了一口气,接过母亲递给的肉票,再次穿上草鞋,毫不犹豫的冲进雨雾里,溅起的泥水瞬间湿了单薄的裤腿。
父亲是要去街上上排队买鲜肉,准备大年初一早上做新鲜的臊子。只可惜父亲白跑了一趟,等父亲高一脚矮一脚赶到经营站,肉早已卖完了。
淋湿了一身,回到家,母亲赶紧拿毛巾给父亲擦拭头上的雨水,又打来热水洗脸,父亲哈着粗气,脱下湿透的草鞋,简单洗了脸,顺便洗了热水脚,换上旧布鞋,母亲反倒安慰父亲,说,总会有办法的。父亲无奈地摇了摇头,失望的望着阴暗的天空,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母亲烤着烘笼,穿着围腰布,手掌上栓着一条布,旁边放着一个竹编筛子,筛子里整齐的放着布鞋的鞋帮和鞋面,母亲要赶在大年初一早晨之前,做完一家老小的新布鞋。天下的父母皆伟大,为了一家老小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宁愿自己含辛茹苦,也不让子女吃苦受累。晚上吃了一碗又酸又辣粉条汤,半夜我起床,母亲还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的缝布鞋,一颗钢针在母亲手里来回穿梭,时不时地在头发里拨弄一下,影子随着灯光在土墙上摇晃,成为母亲在我心上永远挥之不去的“缩影”。
半夜,母亲做完手中的活,刚躺下被窝身上还没捂暖和,鸡笼里的鸡叫了两遍,母亲打着呵欠赶紧穿衣起床,点上煤油灯,到厨房做一年开头的第一顿饭。按照习俗,一般初一早上吃臊子面,一来做法简单,省时间,吃完就到老辈家中拜年,讨个吉利,得拜年红包,一角两角钱新票子,老辈家中有炒胡豆,荷包里装满,好不欢天喜地,一年开头就会喜气洋洋。
庄户人家,大人盼着一年到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小孩子则欢天喜地,有零花钱,有新衣服穿便是好日子,有朝一日奔了小康,天天都是幸福年。
母亲在灶间忙活,我因为兴奋也就起来给母亲打杂,大年三十晚上,母亲就千叮咛万嘱咐,初一天尤其是早上要说吉利的话,要不就不开口,一切按照母亲的吩咐做就完了。我端着油灯,母亲在高脚碗柜底下,搬出一个倒扣的坛子,从坛子里抓出一些簚条,在一层一层的抓出金黄的干谷草,干谷草下面是母亲做的盐菜,一大把盐菜切细,放在盆子里用温水浸泡,清洗,然后放筲箕里滴干水分。切得很细的姜葱蒜末备好。
随后母亲从碗柜里端出一个瓷缸,瓷缸里是母亲平时熬猪油留下的油渣。我往土灶里多放些柴火,把火烧得旺,锅底微红,母亲先往锅里放了一勺子菜籽油,青烟缭绕,放几颗花椒,噼噼啪啪的爆开,再放油渣翻炒,放豆瓣,葱姜蒜,把盐菜倒进锅里炒出香味,盛在一个大碗里备用。
烧水煮面条,每个人碗里放上调料,面条在锅里翻腾,火红的火苗舔着锅底。面条颜色微变捞起来,面上一勺臊子,香味瞬间刺激着味蕾,感觉这一年的味道都在这一碗面里。
吃完臊子面,一抹嘴,香味久久抹之不去,长时间在心中荡漾,整个乡村的味道都在这一碗油渣面回味,感觉每一天被这种香味缭绕。在物质匮乏的岁月里,母亲就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的童年时光,营造了家庭温馨和谐的温饱,延续青春的乡愁,美好的回忆就像土灶里熊熊燃烧的烈火升腾起生活无限的希望。
如今,我们随时可以吃上一碗臊子面,鸡汤面,牛肉面。可惜再也回不到从前的感觉,找不回艰难岁月里那种刻骨铭心的滋味。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