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如何与高校协同发展?作为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重要内容之一,11月15日,第六届中国城市与高校发展大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由重庆大学主办的主论坛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城市与高校融合发展、如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转化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大学因城而兴,城市因校而盛。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大学,大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城市的支撑。”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在致辞中表示,当前,重庆正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加快推动教育强市建设,推动高等教育与城乡融合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有效举措。如持续提升学科专业和产业发展适配、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合作、持续推进校地交流,让重庆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更足、成色更亮、支撑更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在主旨报告中表示,全面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建设,一方面要做好一盘棋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文章,以分圈层、多层次、协同发展的方式推进,最终实现全域共建。另一方面,要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制造业、现代大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面向整个地区通过错位竞争来构建一体化产业链,打造先进产业集群。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次区域合作区建设同样重要。”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肖金成在主旨报告中提出。他举例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一个合作区,成都都市圈和重庆都市圈的合作就是次区域合作,“某种程度上,这些次区域合作比区域合作更有效,近的地方合作的效果就会更好,而且老百姓也能受益。”
高校在城市创新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重庆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时龙提出,要加快专业学科优化调整,夯实基础学科,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学科结构布局和城市产业结构契合度;要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强有组织科研,加快构建高能级科研创新平台,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服务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高校作为人才聚集和培养的高地,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努力培养符合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
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沈岐平教授以“创新人才培养及科研成果转化”为题介绍,该校成功孵化出4个独角兽企业,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快狗打车”这样的上市企业,成为城市的创新策源地。在介绍学校如何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时,沈岐平说,除了专业知识培养,学校也注重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学生交流等。学校所有本科生必须参与服务学习,把知识服务于社会,培养学生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以重庆大学为代表的高校,也开展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我们在读研究生399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领域158人,智慧能源、新材料等11个关键领域241人。”重庆大学校长助理、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李英民说,该院正以“2+N”模式承担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在新重庆建设中发挥更加重大的大学作用。
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 编辑 向家庆 责编 李雅歆 审核 廖爽
更 | 多 | 新 |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