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这些小小的香葱,再隔几个月,就直接运到深圳,抢手得很呢!”

“我养了快10年的肉牛了,现在又和农家乐结合起来,年出栏100多头肉牛全部自己餐馆用,日子一天更比一天甜。”

“今年,我们笔峰村的花椒能为村集体带来超过30万元的收入,现在大家都很有信心,明年肯定比今年多。”

…………

说起近年来的变化,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笔山镇村民们脸上无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平昌县笔山镇利用良好的资源和环境,立足实际找准找好赛道,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积极发展茶叶、花椒等特色产业,乡村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

因地制宜 “一村一品”产业旺

距离巴城超100公里的平昌县笔山镇算是较为偏远的乡镇之一,但因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较为平缓的地势,也成为发展乡村产业的优势。

11月5日,虽已至深秋,但笔山镇笔峰村的600余亩花椒园仍然绿意盎然。党支部书记李晓军正和村民穿梭其中,忙着施肥、除草,这也是今年最后一次管护,6吨复合肥将这片园区撒得满满的。明年春节后,再进行一次施肥,就将换来满树的花椒。

笔峰村的花椒园

经过几年发展,这片花椒园已经成为笔峰村的主要产业,今年产鲜花椒40000斤,产值超30万元。

这两天,同样忙碌的还有千秋社区的党总支书记李平如。眼下正是香葱栽种的关键时节,一点也不能耽搁。基地内,王思菊等30余名村民正忙着将一根根葱苗插入土中,随后跟上的村民立即浇水,最大程度保证其成活。

“我们已经在这儿连续忙了10多天了,从耕地开始就来了,要不了几天就要全部结束栽种。”王思菊告诉记者,手却没有停下来,蹲在地上忙个不停。

前些年,千秋社区撂荒地较多,村两委经过多方考察,决定栽种葱味浓郁的红葱,并联系好了远在深圳的买家,只待一收货就全部运过去。

千秋社区的香葱基地

“别看这些小小的香葱,再隔几个月,明年4月左右,就直接运到深圳,抢手得很呢!”李平如介绍,千秋社区今年计划栽种香葱300亩,能收获90万斤左右,产值至少达270万元。

从“一村之业”窥“全镇之貌”,在笔山镇,这样的特色产业实现了村村全覆盖。

笔山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罗勇介绍,笔山镇属于传统农业大镇,当地种养殖体系较为健全,优质粮油、禽畜养殖等传统产业强劲。如今,全镇以乡村产业振兴为重点,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不断优化产业,茶叶、花椒、柠檬、辣椒、香葱等产业蓬勃发展。

党建引领 发展“源动力”激活村级集体经济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支撑。笔山镇始终把产业带动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走出一条党支部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谈及村级集体经济,李晓军打开了话匣子。特别是笔峰村村集体自主经营600亩花椒园,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走出一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户致富增收的同频共振之路。

支部引领抓产业,统一调配保发展。具体来讲,从青花椒管护、采摘、储藏和销售等由支部统筹安排,实行管护技术统一、资金使用统一、人员调配统一的“三统一”方式,抓时节、抓气候、抓重点环节,确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笔峰村还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领、群众参与、科技促动”的发展原则,通过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和群众会等方式,积极听取党员意见和建议,解决好花椒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如利用闲置村级小学阵地改建为花椒烘干房,充分盘活利用好各类村集体资产,且全程让党员干部带头参与花椒产业的管护、采摘、储藏和销售,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李晓军说,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发展花椒产业,鼓励在家有劳动力的脱贫群众到园区务工,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参与村集体事务的管理监督。

“今年,我们笔峰村的花椒能为村集体带来超过30万元的收入,实现脱贫户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现在大家都很有激情。”李晓军信心满满。

早在去年,笔山镇就曾尝试发展辣椒产业,助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23年,笔山镇重点在具有地域特色的14个村(社区)按照“村党支部定方向、村班子带头抓落实、党员群众齐参与”的模式,以辣椒种植为载体,推广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成立笔山镇“书记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班子成员主要抓、支部书记一线抓的工作格局,各村(社区)落实100—150亩不等的辣椒种植面积或间作套种,2023年栀子村等14个村(社区)栽种辣椒的村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村均单项收入2万元以上。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笔山镇各特色产业多点开花,极大地带动了村集体发展。数据显示,去年全镇17个村(社区)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58.1万元,平均每村(社区)超过9万元。

链农带农富农 蹚出共同富裕发展路

积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产业振兴,从而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在笔山镇凤凰社区,500多亩茶园分属100多户社区居民。眼下正是茶园秋冬季管护黄金期、关键期,社区居民林登新正手拿镰刀穿梭在茶垄间除草,时而刀割时而手拔,一垄垄茶树很快变得漂亮整洁。

凤凰社区党支部书记罗明介绍,凤凰社区茶园种植于10年前,历经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除了明前茶,夏秋茶也得到了极大的开发,每年每亩的产值在7000元左右,成为了绿色富民的“金叶子”。

林登新是茶叶种植大户,对于种茶早已得心应手。“现在种植面积有8亩,每年收入6万元左右。”林登新说,这对于上了年纪的他而言,已经很不错了,都是手头上的活儿,平时也不用太劳累。

深耕特色农业产业的还有大坝村的肉牛养殖大户邢远书,只不过他走的是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大坝村的牧草基地

2014年,在外事业有成的邢远书回到笔山镇,在大坝村流转460余亩荒山,从事牧草种植和肉牛养殖、销售等,2015年成立公司。历经9年发展,如今已成为水电路网全通、农用机械齐全的公司,走上种养结合道路。2023年,公司实现利润60万元,还被评为四川省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目前存栏近200头肉牛。

一人富不是富,共同富裕才有奔头。公司自成立以来,邢远书常年吸收本村及周边剩余劳动力20余人在场内务工。村民普善体便是其中务工村民之一,平时主要进行除粪、喂料等工作,一月工资2400元。

邢远书还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通过寄养回收模式,带动当地18户农户养殖肉牛,寄养犊牛,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回收肉牛,让利于老百姓,实现年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同时逐步引领发展专业养殖户,免费为他们提供建场选址、肉牛科学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知识及销售服务,不断引领当地肉牛产业发展。

更让邢远书充满信心的是,公司紧邻大山,自然风光旖旎,特别是上百亩苍翠欲滴的牧草,宛若大草原,引来无数游客驻足。

就在前不久,经过精心准备,邢远书在养殖场附近开办了农家乐和牛肉加工车间,真正走上了三产融合发展之路。“我养了快10年的肉牛了,现在又和农家乐结合起来,年出栏100多头肉牛全部自己餐馆用,日子一天更比一天甜。”邢远书说。

致富是果,产业是根,根深才能叶茂果丰。笔山镇党委书记陈其勇表示,全镇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产业为依托,推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充分挖掘各村(社)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经营主体、合作社、群众合作共赢。

来源:巴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