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微短剧《重回永乐大典》观影会在北京举办。该作品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抖音集团出品,央视频、红果短剧联合出品。作为国内首部聚焦古籍保护的微短剧作品,《重回永乐大典》计划于11月13日,在央视频App、红果短剧、抖音等平台上线播出。
该剧讲述了图书馆古籍修复所学员邵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永乐大典》的一册残本,她与大典的“书灵”元鉴也由此相遇。身为“书灵”的元鉴,一直渴望恢复《永乐大典》的全貌,他希望邵白能帮助自己实现这一心愿。在元鉴的帮助下,邵白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一名正式的古籍修复师,并出色完成了古籍修复工作,邵白也在这一过程中深刻领悟到文物保护背后所蕴含的深远意义。
当古籍遇到微短剧,会碰撞出怎样的艺术火花?此次观影会中,主创团队分享了关于这部剧的创意初衷及其背后的创作历程。该剧监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内容运营一部副主任杨娜表示,从内容角度看,近年来一系列文物拟人短视频热度较高,这些视频把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记忆挖掘了出来。《永乐大典》因为历史原因,从我们的生活当中消失了。作为出品方之一,希望通过微短剧这一新形式,让更多人关注古籍和文物,关注古籍修复工作。
在前期的剧本创作过程中,编剧团队为确保剧集创作的真实性、准确性,前往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室进行采风调研,与古籍修复师面对面学习交流。在剧集拍摄过程中,剧组也邀请了专业古籍修复师进行全程指导。
“古籍保护与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尽可能严谨地还原古籍修复的细节,我们进行了大量前置调研工作。”本剧导演孔令飞补充说:“《重回永乐大典》不仅展示了古籍修复的精细技艺,还通过现代科技,如人工智能和数字化修复技术,力图呈现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新故事,展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联合出品方、红果短剧执行总编辑乐力表示,《重回永乐大典》巧妙地将传统与创新文艺形式相结合,为古籍修复注入全新活力。希望通过微短剧这一新的传播形式,带领观众回溯《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身临其境感受文化的深邃魅力。
“古人认为古籍是有生命的,对它们的称谓都有拟人化,这部微短剧对《永乐大典》‘书灵’的演绎抓住了这一点,既有趣味、也有一定历史根据。”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修复技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振彬指出,古籍修复工作在近年来获得了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投入,现在专业人才达到1000多人,但跟全国民间和公藏5000万册的藏量比还远远不够,古籍保护依然任重道远。对此,乐力也表示,期待通过《重回永乐大典》的传播,能有更多《永乐大典》的遗珠被一一发现,重见天日。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古籍文献的保护意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妥善的修复与保存,让后世能够继续品读先人智慧,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0月12日,在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微短剧“何以赋能”平行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四批推荐剧目发布,本次入选作品聚焦微短剧赋能文化和旅游,《重回永乐大典》与其余54部优秀微短剧作品入选。
2024年,央视频入局微短剧赛道,陆续推出多部精品微短剧,首部全流程AI微短剧《中国神话》、央视频首部原创微短剧《东坡先生赶考记》,以及正在创作中的AI微短剧《美猴王》。未来,央视频还将继续携手各方,就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做更多探索与创作,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11月13日,敬请期待微短剧《重回永乐大典》上线。
更多内容
点点赞
点分享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