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君 每文(图片由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11月6日,随着第十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启幕,科技创新的聚光灯再次聚焦绵阳。
穿过主展馆的“科技丛林”,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带来的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商业卫星等,成为聚光灯下的“明星”。这也是当下科技创新的缩影——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以科技创新积聚新动能,以成果转化释放新动力。
作为西部地区科技制造业代表企业,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同样带着一批“高精尖”展品亮相科博会。从低空连接设备、工业互联网、e-FLash放疗设备到AI智能推理模组,立足前沿领域,长虹正将科技创新的“关键矢量”转化为产业创新的“最大增量”,全力“飞”向新高地。
科博会长虹馆,展示长虹在医疗健康、低空经济、数字产品应用、网联赋能等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
千米低空 长虹“乘势起飞”
以科技创新为底色的长虹,连续第12次参加科博会。“从科博会的‘头回客’到‘老朋友’,每一届科博会都见证着长虹的成长。这一次我们将抢抓机遇,积极拓展新市场。”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市场在哪?科博会上,eVTOL机载控制单元无缆化机箱等一系列低空经济装备给出答案。研发生产的主力军之一,是长虹旗下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丰科技”)。
从1999年“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实现天地往返,到2024年“神舟十九号”成功发射,都有华丰科技特种产品的身影。千米低空,正是科技创新的下一片天地。
“长虹的技术创新,时刻跟进国家新兴产业和前沿发展生态,并积极参与其中。”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
放眼低空,无人机物流已走进现实,飞行汽车蓄势待发。千米低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2023年,低空经济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长虹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助力低空经济“乘势起飞”。
科博会上,长虹旗下零八一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展出低空安防系列产品,如“天隼”低空小目标探测雷达能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对工业重地、大型水电站等进行全天时、全天候监控。“我们正联合有关企业建设和运营低空安全智联网试点工程项目,在应急、环保、水利、农业、交通、公安、边海防、机场、能源、重点设施等领域铺设‘安全网’。”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长虹旗下长虹佳华控股有限公司作为低空经济综合服务商,整合自身丰富的ICT产品资源,通过集成计算、存储、网络、云服务、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低空智联网建设和低空场景应用提供数智化基座,助力新型低空融合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在低空装备互联方面,华丰科技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集EWIS系统设计、制造、安装、维修和售后服务的一体化专业供应商,基于公司自有连接器、线缆网及无缆化机箱组件的优势,致力于为低空经济的eVTOL整机提供安装便捷、布局科学、连接可靠、重量轻的整套互连产品及方案。
以低空经济为代表,长虹正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成为跨越式发展“最大增量”。
聚焦主业和新领域 修炼创新内功
长虹的科技向“新”力,远不止在低空经济领域呈现。作为集智慧家居、数字经济、医疗健康、新能源等产业为主的千亿级跨国企业集团,长虹正全力做强主业、做大新兴产业、抢滩新领域。
在长虹智慧显示数字工厂,行业首条“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能一“线”六“用”,单线能同时生产6种不同型号不同尺寸的电视产品。
“面向企业内部,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提升了长虹的制造力,目前累计投入110亿元,建成自动化智能化设备、高品质高效率产线和精益化柔性化工厂。”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家级“双跨”长虹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企业智能制造。
四川省首个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长虹诞生。从长虹出发,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转型能量已向外辐射。长虹打造了1个数实融合平台底座、3类解决方案、N个可推广复制的典型应用场景,服务千行百业。目前,该平台已聚合7万家上下游供应商。
科博会开幕式上,长虹旗下中玖闪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玖闪光”)的e-Flash超高剂量率电子射线放射治疗系统作为重大科技成果隆重发布。“这是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超高剂量率电子Flash放疗器械,适用于术中放疗、浅表层肿瘤放疗及瘢痕祛除等应用场景。”中玖闪光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这一设备已经顺利通过型式检验,为临床试验奠定坚实基础。
除核医疗赛道之外,长虹还积极布局城市终端、家庭终端、物联通信模块等,从模组到产品打造物联网高效连接,以提升用户数字化体验。
传输时延仅有1毫秒、最多可同时联接4096个设备,可应用在智能汽车、工业智造、智慧家庭、个人穿戴等多个应用场景……本届科博会上展出的行业首创星闪联接模组,便由长虹旗下四川爱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
本届科博会以“科创引领·新质转化·开放合作”为主题,长虹正是践行者。上世纪的长虹,正是以创新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中国彩电大王”,如今把握时代脉搏,创新仍是长虹强大实力和内在功力所在。
长虹坚持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强化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双轮驱动,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成果加速转化,构建形成“应用基础技术、共性技术、产品与制造技术”三层技术创新体系。2023年,长虹研发投入超32.6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5.48%。
长虹新一轮收获期已经到来——FLash放疗设备、量子动态绝对重力仪、高速背板连接器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推出全球首台人工智能“云帆”大模型电视、200英寸巨幕激光影院、“新氧舱”全无尘新风空调等一批新产品……
“我们将积极切入云计算、高速连接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长虹将继续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快“飞”向新高地的速度和进度。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