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为破解基层治理任务繁重、效能不足等问题,四川各地通过搭建智慧治理平台,把更多智慧治理手段导入基层,以科技赋能基层治理,让服务更精准、治理更高效。

文/ 《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范吴瑕

康庄社区打造的智慧治理平台。供图/康庄社区居民委员会

小区楼道有大量垃圾,从拍照反馈到清理,需要多长时间?在成都市青羊区清源社区,答案是:不到半小时。

“网格员通过‘蓉e报’小程序上传问题,物业‘接单’清理。从发现、上报、处置到反馈,形成一个治理闭环。”10月25日,清源社区党委书记汤继刚说起智慧治理滔滔不绝,“居民遇到事,不用‘跑断腿’,只需在家‘动动手’。”

高效智能背后是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底座为支撑,四川各地积极探索精细化治理新模式,数字赋能基层治理逐渐渗透进城市乡村的“神经末梢”。

建设“智治”大脑

让“千根丝”拧成“一根绳”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对基层治理复杂局面的形象比喻,但在清源社区,这“千丝万缕”却很好“理”。

“密钥”就是一套如同社区“智慧大脑”的系统。清水河畔,一栋写着“清源”字样的四合院格外显眼,古朴的圆拱门后,茶馆飘香、小桥流水、亭廊环绕,“智慧大脑”就藏在茶馆深处的清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何为“智慧大脑”?看出记者的疑惑,汤继刚解释:“就是一屏联全域、一网精准治。”

“网格员分布、街面秩序等情况,社区都能‘一网’掌握。”指着面前的实时动态大屏——“智慧蓉城·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平台”,清源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乔宏补充说,“这个平台就好比一个智慧而全能的中央处理器,帮助网格员和微网格员在短时间内了解信息、做出决策、解决问题。”

数智融合,撬开基层治理“千把锁”,清源社区的实践是成都市探索“智慧蓉城”建设的切片。

“以前,基层治理就像是一锅大杂烩,社区人手不足,小区物业协调能力有限,一件小事就有可能让居民跑断腿,引发多方矛盾。”青羊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谈到,基层治理的“麻烦”还来自数据壁垒,数据多且散乱、不成系统、难以利用,“不同部门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基层需要上报的数据重复多样,成为基层负担。”

如何给“小马”赋能?数字化改革牵住了“牛鼻子”。

成都市用“数据”来提升治理水平,加快构建“智慧蓉城”建设框架体系,推进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汇聚融合和深度利用,打造的“智慧蓉城·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平台”,已在全市23个区(市)县、261个镇(街道)、3045个村(社区)推广使用,有效感知、高效处置群众需求。

以社区本地数据为基础,青羊区还试点建设区、街道、社区三级“精治数仓”数字底座,与“智慧蓉城”数据底座实现联通,形成叠加、聚合、倍增效应。

抓住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技术密码”,全省各地涌现出越来越多“智治”大脑:宜宾市完成宜宾城市服务平台(i宜宾)开发,打通人社、民政等39个部门应用数据,集成提供51项便民服务,依托平台推动消费券发放,带动经济发展;绵阳市搭建“i绵阳·爱家园”市县乡村四级治理平台矩阵,为基层治理注“智”赋能,让治理更“聪明”。

利用“数据导航”

让“慢乱散”变身“快精专”

“嘀、嘀……”10月14日,成都市青羊区康庄社区网格员张阿木的手机收到一条预警信息:心电疑似异常。随即,张阿木来到居民叶桂华家查看,并及时联系其子女送医检查。

网格员之所以能精准掌握社区老人的健康状态,源于康庄社区在基层治理中推进的“数据治理”工作。

“通过数据采集,整理分析辖区1600多名老年人身体情况、子女情况,我们把辖区内50名独居、高龄、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纳入智慧化看护平台系统,实时监测。”康庄社区党委书记周成军告诉记者,为了用好“数据”,社区将健康数据细化到每日离床次数、午睡时长、过往疾病史等信息,并将网格员和微网格员纳入系统,出现问题时便于网格员第一时间到现场处理或反映至有关部门协同处理。

实时监管、数据分析、精准研判,康庄社区智慧治理的关键就在于让数据“会说话”“能办事”。

从一域到全省,随着大数据算法赋能基层治理的实践越来越多,曾经限于人力、精力让居民多样需求响应难、解决不及时的痛点,逐渐更快速、精准、专业地处理。

宜宾市兴文县的“智理”也诠释了如何用“算力”解放“人力”。

城市公交“调度靠人工、安全靠自律”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群众出行面临“车辆少、等待时间长”的难题。改变,发生在2023年10月。“去年,兴文智慧大脑指挥运营中心运行,彻底改变了过去依靠人工调度耗时耗力,甚至出现资源浪费的现状。”兴文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梅振华直言,兴文县对现有车辆及车站实施改造,接入智慧大脑视频AI分析结果后,实现车辆位置实时同步,车辆拥挤程度实时反馈,“群众平均等车时间降低5分钟以上”。

借助数字化平台,更多基层干部能“立体”感知城市末梢,让治理更精准。在乡镇工作多年的梅振华十分感慨:“数据导航,大幅节省了在传递重复性信息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干部群众少跑腿’。”

与数据深度衔接,遍布全省各地的“数字全景图”提升的不仅是基层治理的精度和效率,更是实实在在的温度。

社区老人体验“数字化”生活。图/魏江宇

链接“多元场景”

让“独角戏”转为“大合唱”

“‘码’上说,马上办。”这一幕,出现在兴文县东阳湖社区。一“码”在手,居民足不出户便可得到报警求助、法务咨询、投诉举报、纠纷调解等多项公共服务。

“群众的‘需求清单’就是智慧社区建设的‘订单’,将数字化手段与不同资源链接,就成了智慧治理的新场景。”东阳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刘鑫说起了社区的智慧治理场景,比如,依托“智汇兴文”平台,将水电气缴纳、社保医保缴纳等进行整合,手机上就能快速办理;在群众房前屋后、产业基地等生产生活区域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将公共视频接入大数据中心、综治中心、派出所,实现实时调用。

在全省,基于“数字化”改革的治理效应仍在持续。

设在成都市青羊区康庄社区文家新城小区的“民情茶社”远近闻名。露天坝、竹板凳,83岁的代荣福是这里的志愿者,经常熟络地与邻居攀谈。这里虽然面积不大,却是收集社情民意的好地方,桌上有二维码,居民也可以扫码提问题、提建议、提需求。

老茶馆与新技术的碰撞,带来不一样的智慧体验。这些层出不穷、融入城市乡村的新场景,促使基层治理从“一元”转向“多元”,成为撬动社会治理的力量之源。

“我们在智慧社区建设中,专门划分了‘一老一小’两个专区,链接活动资源和信息。”在乐山市市中区通江街道茶坊社区,社区党委书记徐旭说,“和美茶坊”微信小程序把与社区居民相关的通信服务、家政服务、托管服务、科普服务等纳入其中,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

如今,智慧治理带来的变化,可以从生活细节中见微知著。“零距离”感受科技赋能数智治理,就是成效之一。

广安市广安区村级简易工程“智慧”监管系统已得到应用,全区每个村级简易工程项目立项时,“智慧”监管系统都会生成专属二维码,将工程项目“晒”在阳光下;成都市武侯区黉门街社区在全市创新打造“健康一网通”智慧服务场景,链接“网格员+家庭医生+三甲医院专家”,实现医疗服务“一键匹配”……以群众需求定义数字化改革内容,智慧治理带来的幸福感瞬间变得触手可及。

数字化时代,基层治理体系正在重构,当“智治”变得实时、快速、精准、有效,“惊喜”也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