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郭韵

近日,浙江一女子投诉称,在某短视频平台观看了教人如何挽回恋情的直播后,她先后支付了99元、2980元购买一对一沟通课程和专业顾问指导方案,但却仅收到机构发来的资料让其自学,她要求退款但遭到拒绝。

花钱就能挽回感情?“国家认证咨询师”“一对一专业情感服务”“量身定制方案”……这些“情感导师”打着专业的旗号,最初通过免费或小额收费,一步步诱导高额消费以获取“解决方案”,收费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仅仅是教人说话、发资料让消费者自学,还不对结果作出任何承诺——这样的服务也不可能承诺,更像是利用消费者急迫心理收割智商税,让正在经历感情挫折的人“病急乱求医”,是利用人性的弱点编织的一场梦。

近年来,社交与短视频平台上,情感咨询相关内容颇受关注,一批“情感导师”在平台上收获了流量和销量,但此类服务也存在诱导高额付费、夸大宣传、合同陷阱等诸多问题。所谓提供“专业情感与心理咨询服务”的“情感导师”大多并不具备专业资质,却将自己打造成心理专家。武汉警方此前披露的一起诈骗案件显示,涉案的多名“情感导师”年龄仅20余岁,他们此前的职业是厨师、汽修工等,有的案发时还是在校大学生。这些机构打着“挽回感情”的旗号行骗财之实,涉嫌诈骗,侵犯了消费者权益。本质上说,属于网络欺诈。

“花钱买课”解决不了感情问题。年轻消费者千万谨慎,别指望花钱寻求“良方”掉进了消费陷阱,多一些理性认识、少一些冲动买单。有这钱,不如去旅游、培养兴趣爱好,去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如果实在深受困扰需要心理排解,也应当求助正规专业机构。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不规范机构的资质审核和监管力度,对以“情感咨询”为幌子的诈骗等行为严厉处罚。而“情感导师”的骗局之所以能够得逞,还与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监管不力有关系。平台应加强对内容的审核和管理,避免不法分子利用平台进行虚假宣传和诈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