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斌 吴枫 摄影报道

11月4日,作为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走读中国之四川行”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来自16个国家的30多名国际学者走进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四川博物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在四川了解中国、读懂中国。

专家学者在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了解大熊猫生长。

谈感受:

“熊猫激发了全世界的想象”

在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憨态可掬、呆萌可爱的大熊猫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有人掏出相机拍照留念,有人饶有兴味地咨询管理员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大熊猫一直也是中国对外交流的友好使者。韩国釜山大学研究员许喆告诉记者一个细节,他的家人非常喜欢大熊猫,女儿甚至称呼他“乐宝”(大熊猫“福宝”的爸爸),这个细节足以看出大熊猫在韩国的受欢迎程度。“很多韩国人民也希望到中国来看望大熊猫,我会把拍摄到的福宝分享给家人,告诉他们我见到了‘福宝’和她的伙伴们。”

看见大熊猫们吃得好、睡得好、住得好,伦敦哲学与经济科学学院文艺复兴研究负责人瓦莱丽·里斯表示,这是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体现。“大熊猫吸引了全世界的想象。”她介绍,大熊猫让她想到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而作为一名古典哲学研究学者,她期待了解更多中国哲学、中国诗歌等。

谈理念:

“这些展览体现出中华文明深邃内涵”

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以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发展的高峰,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

专家学者参观“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

在四川博物院,“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上,一件件与古蜀道相关的实物展品激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兴趣。

看到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文学院研究所研究员郭秋贤十分兴奋。她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典诗歌,而不少中国伟大诗人,如李白、杜甫都曾走过蜀道,展览加深了她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她还告诉记者,如此多的精美文物也勾起了她对越南本国历史文化的思考,“特别是那些陶房子,我们国家的和这些很像。”

看到展出资料上山峰峥嵘、蜀道崎岖的情景,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教授伍晓明吟诵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名句。他说,自己长期在中国哲学领域耕耘,“蜀道不仅有传承千年的生态智慧,还诠释天地人和谐共生的理念,和中国人攻坚克难的精神,这些都体现了中国文化深邃的内涵。”

专家学者在金沙遗址聆听讲解。

金沙遗址是古蜀文明的代表遗存,也是古蜀人与外来文化广泛交流的见证。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文学部教授邓红表示,金沙遗址对认识中华文明多元起源意义重大,特别是金沙遗址同三星堆遗址之间的继承关系令他印象深刻,“中华文明不止诞生在一个地方,各地之间一定是有交流,有传承。”

同时,他还表示,中国这片广大土地上神奇的东西太多,“一定还有更多的东西等待发现、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