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人物名片:

胡永华,男,汉族,1963年生,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大江口国有林场原护林员。1981年,胡永华放弃城市优渥的就业环境,毅然回到南江县大江口国有林场,开始巡林护林之路,用42年的默默守护换来了满山苍翠。曾获得“四川好人”“巴中好人”等荣誉。

胡永华工作场景(受访者供图)

去年12月,胡永华退休了。对于40多年行走在林场的他和家人来说,都需要适应。

“现在有时候做梦会梦到自己在林场里走,那些树长得更高更大了,绿油油的。”10月31日晚,胡永华吃过晚饭坐在沙发上,小孙子在身边跑来跑去,他小声说道。

长子接棒,成为护林“新生代”

1958年,南江县大江口国有林场成立,胡永华的父亲便是最早一批林场职工。1981年退休时,父亲喊回了在外工作的胡永华,提出希望他接棒。

“那时候还想在外打拼一下,但我是家里老大,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回到林场。”胡永华是南充人,却还是习惯用“回”字来说明他和林场的关系。

4岁时,胡永华就跟随父亲在林场巡逻,一草一木在他的童年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回到南江,胡永华带着一床被褥、一个饭盒和父亲的叮嘱——“一定把山守好,把林子管好”,开始了自己的护林生涯。

“习惯了。”是胡永华谈起艰苦工作时最常说的话。

整个大江口林场共有8个管护站,42年来,胡永华先后在5个管护站待过,其中时间最长的叫“干松包”, 有9526亩,这里距林场场部16公里,离最近的集镇50公里,这里气温变化大、多风干燥,条件艰苦。

早年间,管护站没电、没信号,靠的是汽油发电,每天只能用电一两个小时,照明都紧紧巴巴,更别提其他娱乐方式了,“习惯了,也就不觉得无聊了。”胡永华说。

起初,陪伴胡永华巡林的,是一根自制的爬山棍、一个老式铁皮手电筒和棉麻背袋,日常巡护靠双脚,早晨出门晚上才能回来,步行距离在10公里左右。冬季常常大雪封山、结冰、断水、断路,“习惯了,也就不觉得远了。”胡永华说。

早晨,大山里云雾弥漫,胡永华攥着一弯镰刀行走在山林里。山路崎岖,杂草丛生,有的地方甚至连小道都没有,胡永华得用镰刀“劈”开一条“路”;累了,他就坐在石头上休息片刻;渴了,他就找一处山泉水解渴。林场里不能用火,午饭只能冷着吃下肚,“习惯了,也不觉得苦了。”胡永华说。

兢兢业业,以林为伴护此青绿

实行天保工程以前,林场职工收入低、工作条件艰苦,很多护林员离开林场谋生,胡永华也在2008年前后短暂离开,但思前想后,他还是选择回到林场,“有感情了,还是想回来。”胡永华说。

一边巡护林场,胡永华一边还认真学习护林知识,自己总结了一套独有的护林经验。在他管护的林区,乱砍滥伐林木、乱捕乱猎野生动物、乱采私挖珍贵野生植物、乱扔烟头等事件从未发生过。

2021年9月20日下午,正在巡山的胡永华发现林区不远处冒起了白烟。他心里一紧,一路小跑来到事发地点,发现是一名智力残疾者在烧火取暖。胡永华赶紧把明火熄灭,再三确认不会复燃后立即向林场报告了情况,之后又步行三个多小时,将这名智力残疾者送到附近的光雾山镇政府,“要是真的发生火灾,损失难以估量,这片林场是我们的心血。”胡永华说。

四十多年来,大江口国有林场的树更高、更壮了。胡永华和山林互相陪伴,他的光阴刻进这片树林的年轮里,山林在他的守护中愈加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