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开栏语:
长江——中华文明的摇篮。一万年的文化史,众多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物,勾连起长江的古与今。
即日起,“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专题报道推出:“文物篇——镇馆之宝请出列”,通过对长江沿线博物馆“镇馆之宝”、地标性文物古迹等可移动与不可移动文物的探访,挖掘长江沿线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共叙长江文化渊源。
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青铜神树堪称诸多镇馆之宝中的王者。观众见到青铜神树的那一刹那,无不被它的体量之大、造型之奇、想象之瑰丽而折服。它高达396厘米,造型奇美。树由树座及树干两部分组成。底座似圆盘、树座呈穹窿似神山。座上为树身,座上为树身,其上套铸三层树枝,每层出三枝弯曲向下,全树共九枝,枝上有小鸟。树干之上还有一条身体倒垂游动的龙。专家们认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商周青铜神树,迄今为止,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
三星堆的先民为何打造体量巨大的神树?在古代典籍中,神树往往成为日月出没的场所和沟通宇宙的象征,东方的扶桑、中央的建木和西方的若木,便是古代传说中三棵这样的神树。
《山海经·海外东经》曾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三星堆青铜神树上的鸟即太阳,神树反映的是古蜀人对太阳的崇拜。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大型人文融媒报道
四川日报全媒体出品
策划:李鹏
统筹:叶建平 赵晓梦
记者:吴晓铃
海报:杨璐嘉
图片:三星堆博物馆提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