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意味着什么?也许是满满的收获,抑或是未知的风险,更可能是天长地久的陪伴……一千个职业就有一千个不同的答案。《我和天气打交道》栏目,探寻那些熟悉的、不熟悉的职业与天气之间的故事,共品阴晴冷暖中的人间万象。
十月中旬,秋高气爽,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冬小麦陆续播种。
高林村镇麒麟店村“博士农场”的良种库房一派忙碌景象,农场负责人刘锐雪一大早就忙活起来,一边接听客户订单电话,一边指挥工人打包出库、推进物流运输……一车车小麦种子便按照订单陆续发往省内农资销售站点及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地头。
“博士农场”是具有农业高科技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农业高科技人才创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刘锐雪是徐水区高林村镇麒麟店村人,短短几年间,她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农民到“新农人”的转型。
5月14日,刘锐雪在农场手工培育农大761小麦籽种
谈起创业史,刘锐雪感触颇多:“我自幼生长在徐水农村,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看到北京超市里价高热销的特色果蔬、高端麦粉后,便萌生了回到家乡种植高质量小麦和果蔬的想法。”2017年,32岁的刘锐雪放弃一线城市的优厚待遇,返乡创业,立志试验和推广农作物新优品种。
10月21日,博士农场的西红柿现在长势正旺
回到家乡后,刘锐雪流转土地创建农业公司,进行小麦、玉米、谷物优种繁育和示范推广。
种子有“性格”,丰收看管理。“种子跟人一样,一个品种一个‘脾气’,不同品种需要用不同管理技术,需要的气候条件也不一样,面对天气影响,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这是一直困扰着刘锐雪的难题。
在一次徐水“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上,徐水区气象局针对农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融入式”气象服务引起了刘锐雪的注意。
刘锐雪找到徐水区气象局工作人员,请气象部门对小麦育种给予跟踪服务和现场指导。
徐水区气象局同样高度重视,主动服务。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徐水区气象局与刘锐雪签订《气象科技服务“博士农场”合作协议》,相继在“博士农场”建设4个六要素温室小型气象站,实时监测农场内的温度、湿度、辐射量等,并通过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
从用人力到用机器、从靠经验到靠科学、从一人干到全村人一起干……在气象科技的助力下,刘锐雪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科技型种粮大户。
10月15日,徐水博士农场的创建人刘锐雪在农场忙碌
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团队合作,刘锐雪在徐水设立祥麟“博士农场”和1000亩试验田,重点繁育“农大761”优质高产小麦籽种。对此,徐水区气象局推出“4+N”农业气象服务模式,即每月至少走访一次,调研气象服务需求;每月至少联系一次上级气象部门及相邻县气象局,深化技术合作;每月至少联合一次农业农村部门共同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每月至少发布一期专业气象服务材料,围绕高影响天气和气象灾害,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
博士农场的“农大761”苗期
“今年合作社的1000多亩试验田‘农大761’小麦长势特别好,‘农大761’同等种植条件下每亩增收370元以上,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刘锐雪坦言,有了气象局的精心服务,现在又开始了新一轮小麦育种工作,接下来,“博士农场”还将试验、繁育20个粮食、果蔬新品种。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策划:吴卉 张宏伟
作者:王娜
编辑:王畅 王亮
审核:段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