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记协

作者:新华社驻耶路撒冷记者 王卓伦

10月17日晚,国际新闻版面瞬间被一条巴以地区的大消息占据——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头号人物辛瓦尔在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中丧生。

新华社英文快讯在全球率先播发了这则消息,比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以及以色列本土媒体的报道都要早。

国际新闻舆论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在这样重大新闻事件上抢到首发,殊为不易,新华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一)

转眼间,我已经在中东地区工作了将近4年,特别是在巴以地区的近3年中,经历了炮火硝烟的洗礼,也积累了在战地生存工作的秘笈。自去年10月7日巴以冲突再次爆发后,前线的报道任务尤为繁重紧张。

身处战地,我时常感觉自己也在每天“作战”。除了要时时警惕安全问题,还需要保持高度紧张状态,在这个全球瞩目的新闻战场上,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发出来自中国媒体的声音。

10月17日傍晚,北京和开罗的编辑部门都在提醒我网传“辛瓦尔可能已死”,需保持密切关注。很快,我曾经的一名以色列采访对象发来了疯传社交网络的辛瓦尔遗照。那是两张辛瓦尔在废墟中的照片,画面极其血腥和残酷。

一年多以来,我已经目睹了太多的血腥暴力和人间惨剧。但那一瞬间,我的内心还是受到了非常强烈的冲击,心情难以平复。不过,作为战地记者,我必须迅速调整情绪、保持冷静。我深呼一口气告诉自己,这个消息极有可能是真的,要做好随时投入工作的准备,继续打一场硬仗。

以色列雇员告诉我,警方和医疗机构正在进行DNA比对,但何时有结果尚不清楚。尽管不确定要等待多久,我还是立刻与位于埃及开罗的新华社中东总分社取得联系,准备好关于辛瓦尔死亡的快讯,以便在消息确认的第一时间发出。

当天晚上,我和驻耶路撒冷的另外两名同事原本计划外出工作,但因为关注这条动态推迟了行程。出发上路后,专心驾驶的视频记者冯国芮负责保障我们的安全,而我和摄影记者陈君清则紧盯手机,等待相关方确认消息。

凭借多年摄影编辑的经验,陈君清从照片中的牙齿等细节判断,这张照片中的人物确实就是辛瓦尔本人,而非技术合成。

长期的战地工作中,我们培养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不仅是共事的伙伴,更是共同面对挑战的战友。从无数次导弹、火箭弹、无人机袭击现场的独家报道,到一条条简短快讯的全球首发,每一步都离不开团队的默契配合和相互支持。

2024年9月15日,王卓伦拍摄的新华社驻巴以地区同事在加沙边境拍摄加沙地带被以军轰炸画面。

(二)

从网传“辛瓦尔可能死亡”,到以色列正式确认他死亡,这之间相隔约两小时。期间,许多媒体已经开始引用不同的消息源迫不及待进行报道,如“以色列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或“以色列军方发言人暗示……”,这些信息让事件的真实性越来越高,但它们都缺少最终的权威性——我们必须等待政府或军方的官宣,才算是有据可依。

两个小时里,我焦虑地盯着手机,不敢松懈,晚饭也没去吃。终于,19点53分,以色列军方发来一条英文推送,正式确认辛瓦尔在以色列军方的加沙行动中死亡。

我立即从椅子上弹了起来,迅速给中东总分社的英文签发人李宓发了信息,她和我一直就此事保持着紧密联系。

“发!”我来不及多打字,赶紧简短写道。

从以色列军方的官宣到新华社播发快讯,只用了短短几十秒的时间,比全球所有媒体都要快一步,新华社成为首个向全球发布这一消息的新闻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巴以冲突一年多以来,以色列军方每天都会推送许多条战况通报。这些声明通常先是以希伯来语发布、再是英语发布。而官宣辛瓦尔死亡的这条推送,却是先以英语发布的,足见以方想让全球受众知道这一大新闻的迫切之心。

随着快讯发出,新华社后续的各类报道迅速跟进。我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3点才合眼。

(三)

一年多来,我每天都是在频密发布的战事信息中度过,那些不断更新的死亡数字、频繁发生的袭击事件、手机上不停的爆炸警报提醒声,已成为我的日常。

每个醒来的早晨和睡去的夜晚,我的心总是紧绷着,仿佛有一把看不见的弓弦随时可能弹开。这些充满伤亡的信息就像股股暗流,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的内心。

2024年10月7日巴以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王卓伦在加沙边境进行现场报道,背后以军空袭加沙地带的黑烟在空中升起。

爆炸、袭击、死亡……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这片土地上的战火从未真正停息。久居战地,我变得对声音非常敏感,而且几乎每晚都睡不好,游走于导弹来袭或约稿不断的一个个梦境之中。甚至,我还梦到过自己坐在了停火的谈判桌上。

辛瓦尔作为哈马斯头号人物,其死亡或许成为巴以局势的重要转折点。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战火的平息。随着巴以冲突延宕,黎以边境紧张升级,以及伊朗与以色列的对抗威胁不断加剧,以色列在这些战线上都扮演着强势角色,也自然成了各种信息的重要策源地,这也使我感到肩上的责任更为沉重。

每天,至少有上百个导弹、火箭弹和无人机从不同方向越境进入以色列,这已经成为日常。以色列多地的持枪、持刀或驾车袭击也时有发生。可以说,这片土地上危机四伏,局势依然复杂多变,和平的曙光仍然遥远。

“辛瓦尔的死亡不是战争的结束,而是战争结束的开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这样说。

我不知我还要作战到哪一天。

只要使命在肩,我就会坚定地战斗下去,迎接每一个不确定的明天。

监制:卢刚 | 责编:刘晶瑶 | 校对: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