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双11”,许多热衷于网购的市民并不陌生,这场通过各种优惠来“促销”产品的盛大“节日”,被许多“持家”的消费者,视为以更低价格买下心仪产品的难得良机。
今年,也被称为是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双11”,“战线”拉长真的对销量提升有用吗?消费者会“买账”吗?
招式百出
购物优惠成“数学题”
往年,“双11”开启的时间是10月24日,但今年,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线上电商平台,纷纷在10月14日就开启了“双11”的预售活动,提前了10天。
在这批队伍里,更有首次加入的“双11新秀”小红书,于10月12日开启了“1年1度购物狂欢”。而抖音的“双11先享好物节”,更是在10月8日就开始了。
开启得早,却结束得晚。这场大型促销活动,甚至越过了11月11日的时间“门槛”,直至11月底才结束。细算下来,今年的“双11”大促活动,将持续一个半月之久。
除了拉长营销活动的“战线”外,各种折扣优惠策略也于购物平台中纷纷“上架”,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首先是预售和蹲点秒杀这两类活动,均旨在通过瞬时的价格“大跌”,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随后,便是跨店满减、百亿补贴两大固定优惠,商家与平台之间进行合作互利,共同在价格上“做低”,以产品的火热销量,为店铺和平台带来流量。
记者发现,利用社交手段来扩大活动影响力,同样也是“双11”的“秘技”。口令红包的推出,不仅提升了消费者向外分享的动机与欲望,同时也用更加柔和的形式“拉拢”了不常网购的顾客,甚至包括已经“退场”的“双11”老顾客。
招数尽出,有人觉得眼花缭乱,不知该如何计算,才能以更低价格买到心仪的产品,只能抱着“优惠就对了”的念头,疯狂在购物车里“加购”;有人则思考平台推出的各大策略,化身“数学家”计算优惠叠加,致力于“不让自己亏一分钱”。
“双11”名头
线下“好使”吗?
记者走访了万象城里的众多商家,发现相较于购物平台的多样与喧闹,商店内的氛围反而略显冷清。
“双11”购物狂欢节点来临,主做服装业务的百武西服装店也做起了销售活动,试图通过线上同款的营销手段,来吸引线下顾客的目光。“每年这个时候,都会进行一定的价格优惠,今年活动是全场衣服统统六折。”店家表示,虽然已经对商品做出了一定的优惠,但实际客流不尽如人意,“一般都是通过联系老客户来消费”。
一家耳机销售实体店除了在线下开展优惠活动外,线上的店铺也进行了同步的降价。双线同行,试图吸纳线上线下两批人群。计划虽好,店家却表示,“实际上线下流量并没有多少,多半都是靠线上流量‘撑’着。”
部分品牌则是直接放弃了对线下客群做营销的想法。记者走进了安踏品牌店,发现店内并没有张贴出任何关于“双11”促销的横幅或招牌,店员表示,“线上店铺或许会有相应的营销活动。”
买与不买
消费者心态不一
对于张莹来说,购物平台集体开展活动,是其最期待的时刻。张莹开始熬夜“奔波”在多个平台,蹲秒杀、凑满减,然后往购物车里塞了一堆又一堆的东西。
“例如面膜、零食、衣服等日常用品。”张莹说,这种努力也换来了回报,有一款她一直放在购物车里不敢下单、心心念念好久的吹风机,在“双11”活动开始当天,价格就从500多元跌至了300元左右。价格“大跳水”,她马上就支付了订单。目前,张莹已经清空了购物车里的护肤品、日用品、衣服鞋子等商品,总花费近2000元。但这场购物狂欢并没有结束,张莹还是会被不断出现的优惠价格所吸引,然后继续往购物车里添东西。
麦晓彤称得上是“双11”的“退役选手”,参与了2021年和2022年两届活动的她,今年已经不再加入这场大型促销。“很多时候都是冲动消费。”麦晓彤认为,价格“大跌”实际上是一种“假象”,给消费者一种占到便宜的错觉。她觉得,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一次我凑了许多满减优惠,花了200多元买了一款护肤品,‘双11’活动过后,却发现它平日的价格,比我在这场活动中购买得还要低。”
今年的“双11”活动 你参加了吗?文字 |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书浒编发 | 全媒体编辑 周巧
一审 | 周巧;二审 | 束芳;三审 | 汪竞
合肥日报继续给粉丝送福利啦!
10月21日至11月3日期间,凡在合肥日报微信公众号推文留言区进行留言且将合肥日报微信公众号设为星标的读者,我们将选出留言精选次数最多的4名读者,赠送合肥日报与百武西联名出品的价值199元的T恤衫一件。(奖品需自行领取,不在合肥本地的粉丝可以到付方式邮寄)。
加入粉丝群方式
↓↓↓
在微信公众号后台输入关键词“粉丝群”加入合肥日报粉丝群※活动最终解释权为本报所有,如有疑问请加入粉丝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