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咚咚锵

卡里突然多了一笔钱,谁遇到这个情况都会打个问号。

新学期,天津理工大学的吴同学发现自己校园卡里突然多了300块钱,担心是学校系统出了问题,就把此事告知了辅导员。辅导员这才告诉他,是学校根据上学期他的校园消费情况判断他的日常生活比较拮据,为了让他好好吃饭,这学期特意给他发放的爱心营养餐补。因为是“隐形资助”,所以没有公示和提前告知。

这一暖心举措被媒体报道后受到了校内外的一致好评。有网友羡慕地说,这是人家的大学,我也想去。

此前,天津理工大学先后在食堂推出“2元经济套餐”和“1元清朗早餐”,学校通过数据分析和实际调查摸排发现,经常购买1元餐和2元餐的学生与在库贫困学生群体吻合度很高。这也给学校的工作人员一个启发:借助大数据,可以更加精准地识别更需要资助帮扶的学生,让高校资助工作做到雪中送炭。

笔者去过多所高校食堂吃饭,发现有的学校一天三餐需要三四十元,一个月仅吃饭就需要花费上千元。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上千元对大多数家庭而言不算大负担,但对一些贫困家庭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高校有责任帮助这些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有的贫困学生乐于公开自己的贫困情况,有些贫困生出于自尊或性格敏感,不愿意向老师、同学展示自己的贫穷,一个人默默承受着。单靠学校在册贫困学生库,难免漏掉一部分贫困生。这需要学校认真踏实做好摸排调查工作,借助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把这部分贫困生找出来,让每一名贫困生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资助。

高校资助是一项暖心工程,资助举措务实给力,方能让所有寒门学子顺利完成学业。高校资助并不是简单地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资助过程需要人文关怀。既要借助大数据用好信息核实“显微镜”,彰显公平正义;又要少点“聚光灯”曝光个人和家庭信息,避免对贫困生造成心理压力或间接伤害。

“隐形资助”形式让学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让暖流直达内心。爱在无声,爱在有痕。为这所高校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