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刘珩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对“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提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等措施。如何认识理解这些改革部署?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近日,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戴德军接受了川观新闻记者专访。

戴德军(左二)在凉山州调研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情况。

谈认识:全会谋划的部署,聚焦当前应急管理领域最紧迫、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记者:与以往相比,本次全会在应急管理改革方面最大的亮点和特色是什么?

戴德军:总的来讲,本次全会是把中央部署要求和四川省情实际结合起来,针对当前四川应急管理领域最紧迫和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谋划提出了一系列彰显四川特色、符合人民意愿、契合实际需要的务实改革举措。

具体来看,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用专章部署“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用专节安排“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改革举措,突出守正创新、立破并举,做实做细规定动作,做优做精自选动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注入应急管理强劲动力。

针对四川灾多、灾频、灾重、灾急的省情实际以及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期的现实情况,这些改革措施,直面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安全短板和风险防范化解的薄弱环节,为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全链条管理、完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引。

戴德军(右二)在四川省应急救援总队调研应急装备情况。

看方向:进一步深化综合减灾体系、基层应急管理和应急指挥机制改革

记者:针对四川灾多、灾频、灾重、灾急的省情,如何通过改革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戴德军:近年来,随着极端气候频发,一些超常规认知、超历史极值、超设防标准的灾害易发多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失,也暴露出我省在灾害预测预防预警等方面还有短板。

我们必须遵循“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落细“环节前移再前移、责任压实再压实、工作协同再协同”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综合减灾体系改革,夯实基层基础,坚持科技赋能,提升查灾的精准性、防灾的针对性和救灾的实效性。

一是紧盯短板弱项,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加快完善小流域山洪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统筹规划重点区域测雨雷达建设,通过省级统一建立大平台、市县配套建设监测站点,构建全覆盖、无盲区的精准监测预警网络体系。

二是聚焦关键技术,探索“揭榜挂帅”机制。围绕灾害防治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和重大应急攻关项目,由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牵头,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解决方案,激发社会创新主体科研潜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三是抢抓规划机遇,引领创新发展。认真谋划编制“十五五”应急体系规划,积极争取国家级西南区域应急管理综合支撑基地和航空应急救援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四川,推动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落地见效,打造应急产业发展新模式,不断满足更高水平的安全应急需求。

记者: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也指出“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四川下一步如何做?

戴德军:《意见》是党中央对新时代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对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在全面深化基层应急管理改革中统筹谋划、因地制宜推动《意见》各项举措落地见效,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切实把基层的事解决好,把群众身边问题解决好。

一是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指导推动乡镇(街道)规范设置应急管理机构、明确专门工作力量,整合有关职责,依法依规赋予乡镇(街道)应急处置权,围绕“一主两辅”体系建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

二是优化基层应急力量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理顺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机制,细化本级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常态化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三是健全应急装备物资保障机制。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各级应急救援力量,差异化配备适应辖区灾害风险的应急装备,打造装备公物仓,强化队伍间装备共享共用。优化应急物资储备结构布局,建好县、乡、村物资储备库(点),及时补充更新物资,确保就近调配、即调即用。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也提出完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四川如何进一步统筹好、运用好各方应急力量?

戴德军: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应急管理系统的整体性和协同性明显增强,成功应对了系列灾害事故。但具体实践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应急管理工作点多面广线长的现实情况,必须进一步深化应急指挥机制改革,持续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整合。

一是充分发挥行业部门专家专业优势。整合设立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优化完善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及其专家委员会,进一步厘清职责边界,提升指挥决策和监督管理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二是建强各级应急指挥部体系。推进省市县三级实战化应急指挥场所建设,统筹建设自上而下、贯通各级、平急一体、常态运行的应急指挥平台,配齐设施设备,完善调度指挥、响应联动等功能,做到快速响应、高效运转。

三是构建应急管理职业共同体。统筹消防救援、森林消防、矿山安全监察、地震等单位力量资源,推动优秀人才双向交流、交叉任职,打造特色应急文化品牌,实现“目标同向使命共担、体系同构发展共促、资源同享力量共用、行动同步安全共治、队伍同建荣誉共勉”。

话落实:瞄准应急管理深层次矛盾,强化制度性成果建设

记者:今年以来,我省在应急管理领域已推进了哪些改革措施?有哪些成效?

戴德军:今年以来,我省聚焦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已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安全生产方面,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立足四川实际部署“九大行动”和30项重点任务,坚持日研判、周调度、月通报、季暗访,采取考核巡查、督促整改、挂牌督办等方式,发现并督促整改重大事故隐患4129项,推动“四方责任”压紧压实。截至10月28日,全省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1.9%、23.3%。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全链条管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事故调查处理“四不放过”硬措施,创新“二报”制度,加强事故调查和警示教育。围绕施工动火作业,探索构建“蜀安·焊”安全管理大数据平台,便捷上报方式,明确监管人员,确保把施工动火作业“找出来”和“管起来”。严格落实“一矿一策一专班”,构建分级分类处置责任体系,坚决守牢安全底线。

防灾减灾救灾方面,整合设立的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下设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抗震救灾、地质灾害防治四个专项指挥部,健全日常灾害防范、应急响应处置、救灾救助等工作机制。会同自然资源、水利部门建立汛期联合值守机制,共同开展会商研判、预警指挥、督责问效和值班值守等工作。在全国率先运用AG600M飞机、新舟60飞机等新质战斗力参与处置雅江“3·15”森林火灾,实现“火扑灭、零伤亡”,主要做法被国家森防指作为经典案例研究推广。同步全面复盘总结,形成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响应机制等11项制度机制,拓展运用到各类灾害防范应对中,做到打一仗、进几步。

记者:如何确保应急管理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戴德军: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瞄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深层次矛盾,向难点堵点发起攻坚,啃下应急管理领域的“硬骨头”。

一是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对照全会《决定》关于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改革部署,梳理贯彻落实举措,逐项落实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形成可量化、能考核的评价机制,压实各方面工作职责。

二是研究细化工作举措。针对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的“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这项重点,深入研究落实举措,继续深化已有措施,例如完善基层应急管理力量和专职人员配置,加强乡镇赋权和基层减负赋能等。

三是系统集成经验做法。针对构建应急管理职业共同体这样的原创性改革措施,细化推进机制,深入开展试点,支持各地实践探索、创新突破,力争在应急管理领域形成更多可复制可借鉴的制度性成果。

(应急管理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