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民宗宣 图片由省民宗委提供

华蓥山下有这样一位平凡而可敬的人物——雍大利,她用汗水和心血在摔跤场上浇灌出民族团结“石榴花”绚丽绽放。2024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来自广安友谊中学的雍大利老师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她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

雍大利悉心指导学生的日常训练

不惧挑战,成功组建地区第一支摔跤队

在2010年前的广安,摔跤运动还是空白,年仅22岁的羌族女孩雍大利辞别家人,从阿坝州远赴广安,决心在这片土地上播种摔跤运动的希望。面对基础薄弱的摔跤环境,雍大利没有丝毫退缩,她不厌其烦地向家长们宣传摔跤运动,耐心地介绍摔跤对孩子成长的积极影响。2011年1月9日,广安第一支摔跤队正式成立,为广安的体育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

摔跤队的成立只是第一步,器材不足、教练紧缺等问题接踵而至。“一定要让孩子们学有所成!”雍大利在心里默默立下誓言。雍大利说服在北京有良好发展机会的丈夫鲁格—一名藏族摔跤教练来到广安做她的助手。夫妻二人携手并肩,共同为摔跤队的孩子们撑起一片天。付出很快就得到了回报。2011年,雍大利带领孩子们参加全省摔跤锦标赛,一举夺得两枚金牌。摔跤队一举成名,报名学摔跤的孩子越来越多。

雍大利与孩子们在学校训练场上留下的美好瞬间

牢记使命,为国培育优秀运动员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雍大利在平凡岗位上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用辛勤付出展现青春作为、贡献青春力量。

每天早上6点,雍大利准时叫醒所有队员早训,下午放学后立即投入基础训练,每个周末进行力量和技术训练,每年外出夏训和冬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哪怕自己在孕期和哺乳期,雍大利也不曾懈怠,严把训练细节和质量效率。千锤百炼,雍大利带领着孩子们不断升级,一步步走向竞技体育的塔尖。

心血和汗水,最终铸成夺目的勋章:培养出亚锦赛国际式摔跤冠军1名、全国冠军8名;带领孩子们参加了全国、全省比赛11次,共获得奖牌90枚,其中国家级赛事金牌25枚,省运会金牌23枚;连续10年在四川省摔跤比赛中团体总分第一,金牌榜第一。她还带领市摔跤运动队连续三届参加四川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二等奖6个、三等奖8个,为国家培养了各族运动员2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运动员100余人。

雍大利带领的摔跤队在比赛中获得佳绩。

心怀大爱,用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雍大利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真情让各族孩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在队里,有彝族、藏族、羌族、土家族等民族摔跤队员32名,语言、文化、环境差异让他们有些不适应。雍大利不仅是孩子们的教练,更是他们的“母亲”。她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各种困难,为家庭困难的队员申请减免生活费,寒暑假、节假日吃住在自己家,自掏腰包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增强体质。

物质和身体上的关爱还是其次,她要为孩子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雍大利把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十八年如一日,始终与学生同吃同住,教他们学习文化、学习做人、快乐生活。她尤其重视孩子们的文化教育,经常抽空去学校观察孩子们学习情况,晚上帮忙辅导功课,所有孩子洗漱完毕,她和丈夫才会休息,成为孩子们分外依赖的“雍妈妈”。

来自不同地区的孩子们在摔跤队里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广安摔跤队更成了“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的石榴籽大家庭。

从教18年,雍大利先后荣获“四川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广安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多项荣誉,但对她而言,最大的荣誉莫过于看到孩子们在摔跤场上奋力拼搏的身影,以及他们因运动而更加自信、更加团结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