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德阳观察 周玉琴

10月15日一大早,孝德镇年俗村“年俗·年舍”民宿管家方兰蓉刚开门迎客,就连续接到几个订餐电话。这家以年俗文化为主题的民宿,是绵竹市孝德镇的一家网红民宿。“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住宿、餐饮每天都是客满,日均营收近万元。”方兰蓉高兴地说。

“年俗·年舍”民宿生意红火,高兴的不止是方兰蓉,还有年俗村2555个村民。这家民宿由年俗村村级集体资产的闲置房舍改建而成,自2021年投入运营以来,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0至100万元的突破。2023年达到150万元。“今年将力争突破200万元。”年俗村党委副书记雷振兰信心满满。

孝德镇年俗村集体经济打造的“年俗·年舍”民宿。(图由绵竹市委组织部提供)

年俗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正是绵竹“破十创百”行动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绵竹市上下坚持抓党建促村集体经济发展,紧盯“消除十万元以下弱村、新增三个百万村”目标,发起了“破十创百”行动。实现这一目标,绵竹怎么做?

“一村一策”,整合多方资源扶持弱村

记者从绵竹市委组织部了解到,2023年绵竹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总额为64104.84万元,有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但仍存在资源匮乏、资产不多的发展薄弱村,发展不均衡问题十分突出。”绵竹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全市100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村有40个,并且这40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占比不足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的十分之一。

如何帮助40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破十”目标?绵竹从搭建汇聚各方资源、资金、人才的平台入手,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赋能,特别加大对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经营管理人才的“三无村”的支持力度。

今年上半年,绵竹市抽调市级相关部门和机构业务骨干,组建了一支“顾问团”,全覆盖走访收入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顾问团”深入分析薄弱村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一村一策”制定消薄提升方案,谋划发展路径。

此外,绵竹还按照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产业发展相近的原则,结成一批强村帮带对子,安排14个集体经济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强村与14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进行结对,在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等方面全方位合作。

资金、项目的扶持也必不可少。绵竹市统筹发改、农业、水利、文旅、乡村振兴等部门,建立年度资金项目库,在资金、项目的投入上,向收入在10万元以下集体经济弱村倾斜,优先安排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

绵竹市麓棠镇长白村是40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之一,2023年村集体经济不到5万元。今年,长白村争取集体经济扶持项目150万元。依托中国玫瑰谷和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长白村定位发展文旅产业。这150万元资金扶持,长白村将用于建设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餐饮休闲娱乐综合用房,并配套户外露营、亲子戏水等基础设施,积极融入绵竹沿山旅游带。

“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已完成了土地流转。”麓棠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黄超说,该项目落地长白村后吸引招商引资2000余万元,投资将聚焦高品质民宿建设,夯实麓棠镇文旅产业腰部力量。

抱团发展,跨区域合作互利共赢

9月27日,绵竹市麓棠镇石团村村委会热闹非凡,当天这里举行村民分红大会。当麓棠镇党委书记蔡磊和村党总支书记张世富把分红款发到村民手上时,村民个个都笑开了花。

麓棠镇石团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分红大会。(图由绵竹市麓棠镇提供)

据了解,石团村去年集体经济收入只有2万元。今年,石团村和新乐村抱团探索烟叶-水稻-蔬菜复合种植模式,培育村庄特色产业,集体经济收入创纪录破了20万。“石团村耕地资源丰富,新乐村交通更加便利,两村抱团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不仅有效提升了土地附加值,也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找到突破口。”黄超说,烟叶-水稻-蔬菜复合种植模式的成功探索,也让石团村和新乐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明晰——建设烟叶-水稻-蔬菜复合种植产业园区。

近日,在玉泉镇龙新村的菌菇种植基地,工人们忙着搬运装好的菌包,整齐地码放到菌菇大棚里。该基地是玉泉镇“三村融合”抱团发展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所取得的成果。说起该基地的建设,玉泉镇党委副书记徐思维笑称,“离不开‘书记沙龙’上的头脑风暴。”

玉泉镇“三村抱团”建设的菌菇种植基地。(图由绵竹市玉泉镇提供)

“书记沙龙”是玉泉镇党委推行的一种议事机制,沙龙不定期组织各村支部书记共聚一堂,围绕村庄发展、项目谋划等事宜进行交流协商。2022年,依托“书记沙龙”,玉泉镇确定了以龙兴村、永宁村、涌泉村为试点,三村抱团发展菌菇产业。如今,已建成原材料、育种、生产、废弃物回收的全产业链条,实现了绵竹食用菌种植业出口备案基地零的突破。今年上半年,菌菇种植基地生产菌包共计30万袋,销售收入135万元。

徐思维说,食用菌生长温度不能超过30℃,为了补齐玉泉镇菌菇基地夏季产能短板,通过“书记沙龙”牵线搭桥,玉泉镇有与广济镇吉祥村达成跨镇合作种植意向,利用广济镇山区气候资源,探索食用菌林下种植模式。

“去年试验种植了十多亩,非常成功。”广济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曾蕾说,这坚定了吉祥村发展菌菇种植产业的信心。今年吉祥村向市级争取到了15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用于高山林下菌类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上个月底,基地全面建成投用。“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300万元,实现纯利润收入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