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竹轩

当前,不少地方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仍然大行非必要且劳民伤财的项目,这类项目称为“新形象工程”。这种项目不仅不会为人民谋福祉,更是浪费了宝贵资源,损害了政府公信力。湖南省纪委监委就发现涉嫌“新形象工程”52个,叫停项目4个,整改33个,排查起底“新形象工程”问题线索59起。

“新形象工程”之所以屡禁不止,其根源在于一些地方官员的政绩观扭曲,片面追求短期内的表面光鲜,而忽视了发展的实质与长远。他们以“创新发展”“提升品质”为幌子,盲目投入巨额资金,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推进那些看似高大上、实则中看不中用的项目。这些项目往往缺乏科学论证和民主决策,不顾实际需求,盲目攀比,甚至挪用关键资金,导致财政陷入困境,发展环境恶化,宝贵的发展机遇被白白浪费。

“新形象工程”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催生了一种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不良风气。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一些官员热衷于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而忽视了民生工程、基础工程的建设。这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使得一些真正需要投入的领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其次,“新形象工程”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当民众发现这些项目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改善和福祉时,他们对政府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这种信任危机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挽回。此外,“新形象工程”还破坏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它使得一些地区的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即越是没有实质性的发展成果,就越是希望通过“新形象工程”来掩盖问题,结果却是问题越积越多,发展环境越来越差。

要遏制“新形象工程”,就必须坚持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相结合。要多调研、多咨询,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只有深入了解民众的真实需求和意愿,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贴近民生的政策和项目。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只有深入挖掘和发挥这些优势和潜力,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要严把项目审批关和资金使用关。对于那些不符合实际需求、缺乏科学论证的项目,要坚决予以否决。同时,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新形象工程”是发展的毒瘤,必须坚决予以铲除。只有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充分尊重民意、发挥地方特色,才能避免“新形象工程”的滋生和蔓延。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督和问责力度,对那些热衷于搞“新形象工程”的官员进行严肃处理,以儆效尤。如此,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让宝贵的资源用到刀刃上,为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