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一些网络黑话烂梗粗俗、恶俗,却成了“网络流行语”,甚至成了“流量密码”,配上黑话烂梗的内容,浏览率往往较高,更让一些自媒体人热衷于使用黑话烂梗,导致一些网络黑话烂梗在一些网站平台“霸屏”,影响网络生态,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尤其给广大未成年网民带来恶劣的影响,比如一些黑话烂梗被一些未成年人当成了口头禅,而未成年人社交圈固化,同学之间容易相互模仿、影响,“讲烂梗”就容易形成不良风气,甚至误导青少年,对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及“三观”的培养都带来不利影响。

正常的汉语词汇被黑话烂梗“黑化”,不仅严重的影响了人们正常的使用,更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和传承是一种莫大的伤害。今年一名字叫“校媛”的店主以自己名字命名开设的麻辣烫店,被认为是不尊重女性而遭受网暴,这起事件引发了网友对于“媛”字被烂梗污名化的讨论,“媛是古代对美人的称呼,本来寓意很美好的,把这个字污名化了还让不让人正常使用了?” 此次集中清理不规范、不文明网络语言文字相关信息,就很有必要,有的放矢。

要防范未成年人受到网络黑话烂梗等乱象的影响,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更不能成了“坏榜样”,将一些“烂梗”当成口头禅。家长、学校都要让学生加强经典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们爱读书,就会增强针对网络黑话烂梗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乱象的“免疫力”。家长及学校要各尽其责,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媒介素养与网络教育。

一些短视频等平台的主播,为了吸引流量,也经常使用一些恶俗的网络词汇。对此,网络平台要尽好管理责任,对习惯于使用恶俗“烂梗”主播等采取限流等惩治,净化网络语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