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肖姗姗 图片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提供

10月11日,由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人民出版社主办的蒋蓝《寸铁笔记》新书发布会在2024天府书展上举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所所长、四川省文联副主席艾莲,以及本书作者、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蒋蓝共同为新书揭幕,并进行了文学对谈。

《寸铁笔记》是四川人民出版社9月推出的重点图书,汇集了四川作家蒋蓝近十多年有意为之的 “断片式写作”,收录思想随笔、读书笔记百余篇,涵盖历史、社会、自然、人生、中外文化等多方面随想,展现出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深度思考。

蒋蓝曾将散文、随笔断片、非虚构和诗歌比作自己存在的四种向度。在断片写作中,他对客观世界的洞察一针见血,观点犀利鲜明,思想深邃独到,文字如寸铁般简短有力。同时,《寸铁笔记》也是一场文体和修辞的实验。断片起源于古希腊罗马,蒋蓝在断片基础上努力融合思想与文体,书中《桶的畅想录》就曾获第十一届万松浦文学奖。此外,作者还刻意营造“悖论化修辞”句式,厘清思想经纬。正如蒋蓝所言,“独立思想也许就是不合情理的,那么思想者手里的寸铁,就不仅仅是对刀的拟真,而是一种超级存在。”这也正是书名的由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在序言中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文章体量短小却激切生气,深邃广博、浩瀚孤绝,如宝石颗粒般交织成立体的思想网络和洞穴。

对谈现场,学术主持、青年评论家崔耕介绍,断片是文学和哲学的书写形式,许多著名哲学家和作家都曾采用,断片可能是最适合思想随笔的文体之一。蒋蓝就此分享了自己多年来“断片式写作”的心得,他说:“我从年轻时候就有这样一个梦想,那时候我读散文诗,那时候它们还不叫散文诗,它叫断片。于是二十岁的我就在笔记里记录,到今天坚持了三十年。《寸铁笔记》这本书也只是整理了三十年的四分之一。我自诩这是一本我在这个年龄可以站直的书,这是一本让我可以站立的书。你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在失眠的时候,他在怎么思考。”

李怡评价道:“对于断片这个选择,我接受关于蒋蓝开创‘中国式的断片写作’这个描述。生命最开始都是断片式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它的感触,这些感触星星点点构成了思想的光芒。文学和哲学最大的区别是,文学它还原到了生命最初的闪光点。蒋蓝老师这本书,展现了蒋蓝最初的生命形态,他用思想击打文化,从中激发出生命的火花。”

艾莲认为:“《寸铁笔记》综合性的走向蒋蓝的创新,不仅只有思想和哲学,还有激情和唯美。这本书把读者点燃了,它给读者带来一腔激情和一双翅膀。我初读的时候还在疑惑为什么这个书有非常浓郁的青春气息,今天才听到因为它是三十年来的随记。《寸铁笔记》里的真诚是‘拆下肋骨当火把’的真诚,这里面有非常多的金句和妙语,但没有一句话是油滑的。”

对于碎片化阅读时代,断片式写作是否契合了阅读习惯,李怡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在李怡看来,碎片是信息的撕扯,对思考的折断,而断片是成系统的理性思考,如滔滔江水下的无穷生命力,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蒋蓝还分享了写作《寸铁笔记》的经验。他说:“书里面有些很神怪的句子,但它并不是为了求怪,这种类似的东西需要悟,它的现实意义才会凸现。如果文学和思想仅仅是造句和修辞,那就严重矮化了文学和思想,它藏了很多东西在里面。碎片是被迫的,而断片是有意为之。但需要注意的是,生命并不是片段的,片段的真实意义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