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智库研究员 李媛莉

餐饮消费在旅游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尤其在假期,游客的餐饮需求更加旺盛。

看全国,美团数据显示,仅2024年国庆假期前5天,餐饮堂食消费日均值相比2023年同期增长33.4%。夜间时段消费更是较2023年同期增长44.8%。

看四川,据四川省商务厅消息,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全省重点监测的139家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12.9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6.7%;成都市重点监测的11家餐饮企业,实现餐饮收入9699.45万元,同比增长14.07%。

如何把握餐饮消费显著增长的态势,进一步发挥美食对旅游目的地的支撑作用?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院长戴斌近日作《如何建设世界级美食旅游城市》主题分享时认为,建设美食旅游城市应当理清三个方面的思路。

第一,中国特色的美食旅游建立在大众旅游和大众餐饮的现实基础上。旅游者对美食的需要不分年龄不分身份,对商家而言,要把消费进行分层的成本极高,因为每增加一项个性化就意味着失去一部分潜在市场。因此,大众美食才是城市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比如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吉林锅包肉等。寄希望于高星级酒店、高档餐厅,发展高端会员体系而建立起美食旅游城市是行不通的。

第二,餐饮品牌的地方性和国际化不冲突。游客分类和消费分层趋势会日益显化,但是,无论是消费预算充裕的客群推动地方美食走向国际化,还是追求性价比的客群将强化美食的地方文化融入,两者是并行不悖的。餐饮品牌无论是走向国际化,还是坚持在地化,关键是做到美食能成为游客与当地文化连接、与当地文明对话的桥梁。

第三,城市形象要与美食关联在一起,形成温暖、平等、共享等品质生活的整体风格。尽管塑造美食旅游城市形象的标配一定是美食,但透过美食获得的文化体验、生活品质和消费满意度才是底层支撑。旅游目的地应发自内心认同这一理念:城市是共享的文明,是共享的品质,以更大的耐心倾听大众游客的声音,以更科学的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满足市民和游客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更高的智慧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